2020年3月26日

东北虎豹保护 > 焦点解读
来源: 时间:2018-01-19 16:54
打印 | 关闭 |

字号:   大   中   小

|

吉林日报社总编辑对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提议者:“森林之王”即将踏上“还乡”之路

  

  东北虎野外活动照片。(资料图片)

  “野生东北虎现在有多少只?吃什么?”“种群能不能延续?”2015年3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一串问题,并嘱咐要遵循自然规律,把工作做扎实。时间过去快两年了,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却言犹在耳。

  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三,中国人以虎寓意勇猛、威严,画虎还要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东北虎,更是与世代居住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情感上的关联。

  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曾断言,如果不加以保护,也许到2022年——下一个“虎年”,东北虎就会消失殆尽。

  2016年12月5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代表着酝酿已久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正式获批。

  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和保护迎来重大机遇,政策勾勒之下,人们看到:曾在东北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难觅踪迹的“森林之王”即将踏上“还乡”之路。

  “王者归来”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对自然保护建设的长期推进,凝结着专家学者、林业主管部门不懈努力的辛勤汗水。

  

  葛剑平在野外调查时查看东北豹的粪便。(资料图片)   

  对话

  葛剑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副主席,基于多年的检测、研究,他提出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议。那么,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哪些重要意义?国家公园与以往的自然保护区有哪些不同?建设国家公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怎样评价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带着一系列问题,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葛剑平教授展开了对话。

  十年野外监测,寻找虎豹种群恢复的“点点星火” 

  陈耀辉:葛教授您好,实施“中国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与保护重大生态工程”,也就是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议,是您带领的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经过十年野外长期监测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十年磨一剑”的野外监测科研成果有哪些呢? 

  葛剑平:虎与豹,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中具有极高地位的文化精神符号;同时,作为生态系统顶端的物种,野生虎豹在维持森林生态健康和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判断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该说,它们生存状态的好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濒临绝境,野生虎豹的生存和保护在上个世纪就已成为国际性议题。对分布国家而言,保护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和研究水平的高与低,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

  东北虎和东北豹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原始森林。但目前,“森林之王”野生东北虎仅有500只左右, 主要残存于俄罗斯锡霍特山脉,濒临灭绝。东北森林另一顶级物种——野生东北豹则更加濒危,它远不如野生东北虎那么为人关注,长期被忽视甚至被遗忘。本世纪初调查只发现25-35只左右的野生东北豹,残存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不足0.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随时可能有灭绝之灾。而且,这些残存的野生虎豹,由于种群缩小、近交衰退,生存质量仍在持续下降。

  我国东北广袤的原始森林曾是东北虎、东北豹的故乡,是其最主要的历史分布区,分布面积曾达约30万平方公里,占野生虎豹全部分布区总面积的60%。上世纪90年代末期,野生虎豹在我国东北基本销声匿迹。本世纪初,我国东北中俄边境开始出现野生虎豹活动的相关报道。然而,由于这些报道只是基于零星的观测和短期的调查,对于我国东北境内是否还有野生虎豹长期活动、野生虎豹还有无可能在故土重新安家,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回答。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与吉林省林业厅等相关单位组成了联合队伍,从2006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一个全覆盖、全要素、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经系统调查和研究发现,在2012-2014年期间,至少有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长期活动于中俄边界的吉林省区域,首次科学证实中国境内还残存野生虎豹种群,并已基本掌握其活动规律。

  然而,2015年,我们团队和俄罗斯科研团队的监测数据首次实现联合分析的最新结果表明,这一中俄边境区域内,两国虎豹生境(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加起来不足0.4万平方公里,但生存着至少38只野生东北虎和91只野生东北豹,已超出资源承载力的3倍;而且,该虎豹种群目前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如没有足够的扩散空间,资源耗尽和种群崩溃的严重危机将为期不远。

  我们在监测研究中还发现,这些虎豹在俄罗斯境内并无他路可去,向我国内陆扩散是唯一出路,并已呈现出强烈地向我国内陆迁移趋势。东北林区实施近17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国有林区的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生境,野生虎豹的扩散、栖息、繁衍已有良好基础。

  长达十年的系统观测发现,在整个东北林区,野生虎豹长期活动的,仅为吉林省珲春、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绝大多数个体活动被严重挤压在珲春和与之接壤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的一条边境狭窄区域内。该虎豹种群“密集拥挤”,却不能进一步走入东北腹地的广阔林区,阻碍在于,在东北腹地林区与该虎豹种群现活动区域之间,横亘着大面积高强度、密集的牛群放养、人参养植等活动,截断了虎豹前进之路。密集的牛群放养严重挤占虎豹猎物的食料资源和生存空间,高强度的人参养植破坏了森林植被。同时,野生虎豹种群的迁移、扩散,是以雌性虎豹定居和繁殖为基础和主线,而雌性虎豹在繁殖过程中,对生境质量相当“挑剔”,比如:要有足够的猎物,繁殖、育养后代时的环境要安全和宁静。现在,密集的牛群放养、林下种植等活动,既阻碍了虎豹前行,又严重挤占了虎豹猎物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同时,对雌性虎豹繁殖、育养后代形成严重干扰。此外,中俄边境区域存在着长距离的铁丝网,也严重地限制了虎、豹等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

  吉林省东部中俄边境出现的虎豹种群,承载着虎豹回归中国的唯一希望。但恢复机遇仅如“点点星火”。当前关键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放牧、种养活动,为野生虎豹尽快腾出生存空间,进而引导和促进种群走向我国东北广袤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使这两个濒危物种重获巨大的栖息和繁衍生境。这既是拯救这两个物种命运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当前我国需肩负起的历史使命。

  

  葛剑平野外开展红外相机调查

  创新国家公园机制,打造美丽地标与生态保护样板 

  陈耀辉:从您的团队多年来考察的情况来看,加快东北虎豹的保护步伐刻不容缓。这也是国家决定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吧? 

  葛剑平:是的。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意义重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虎豹野生种群,以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虎豹是美丽森林之魂,空旷、单调的森林,何谈美丽?美丽森林必须以完美的生态金字塔作为支撑,而野生虎豹就是生态金字塔顶端的旗舰物种,位于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在其栖息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健康生态系统的标志。虎豹生存的森林,一定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健康的美丽森林,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自然遗产。保护东北虎豹及其赖以生存的大面积的森林、草地以及沼泽地等生态环境,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有蹄类动物的种群结构,而且对于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固碳,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以整合相关区域和各类保护地,加强对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与恢复,增强栖息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实现东北虎豹种群在中国境内安全定居和稳定繁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成为美丽中国的新地标。

  在过去100多年内,全球野生虎豹种群的数量和栖息地急剧减少。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和强烈的人为干扰,像虎、豹这类的生态系统顶端物种保护和恢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建立如此规模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仅仅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实际行动,同时,东北虎豹在国家公园区域内实现种群稳定繁衍,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野生虎豹种群避难所,对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野生虎豹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大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是促进东北虎豹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有效解决。东北虎豹的生存繁衍主要依赖森林生态系统,而当地居民也要依靠森林动植物资源维持生计,东北虎豹保护与人的生存发展在资源要素争夺方面矛盾突出。过度放牧和发展林下经济影响有蹄类野生动物的生存,导致东北虎豹的天然猎物不断减少,同时造成人虎冲突。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科学实施分区分级保护,有利于恢复改善东北虎豹栖息地环境,推动有限度、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探索发展替代生计,有效缓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东北虎豹生存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推动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区域内存在自然资源资产多部门、多行政区管辖,保护和管理条块分割,体制机制不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此外,区域内存在的耕地、参地、牧场、水库、工矿企业、公路铁路导致虎豹栖息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压缩和分割了东北虎豹生存空间。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对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实施统一规范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能,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创新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葛剑平野外调查时发现东北虎的粪便领地标记

  建言试点工作,探索城市、农村、林区并存方式 

  陈耀辉:这些年来,我国为了保护生态,成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那么,这次提出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同以往的自然保护区有哪些不同呢? 

  葛剑平:建设国家公园是解决东北虎豹保护的根本措施,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注。在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实施中国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与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批示:“野生东北虎、东北豹重返东北境内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要抓住当前有利条件,遵循自然规律,完善思路、创新突破,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做好,有关要求可体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国家公园的设立,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探索和实践,是富有担当的创新之举。和以往的自然保护区相比,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开展东北虎和东北豹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为了解决现存问题进行的开创性的探索。同时,野生动物保护体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巨大。不仅仅是解决林场工人的生产、生活问题,而且要探索城市、农村、林区三者以什么方式存在。为此,我建议吉林省要认真研究,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作出认真的顶层设计。

  陈耀辉:那您觉得,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国家公园试点迫切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葛剑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要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整体性保护来建设。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最顶端物种,虎豹种群要实现稳定繁衍,对栖息地质量要求非常高。首先,必须具备需要连通的栖息地和完整的森林景观。其次,还需要健康的植被结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食物链,以及不受干扰的繁衍环境,才能确保东北虎豹种群的长期生存和繁衍。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以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的视野展开保护工作,使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整体性修复,才能满足虎豹种群稳定繁衍的需求。

  所以,在接下来的试点建设,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虎豹种群繁衍和扩散的自然规律,以及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规律,做好科学规划和实施,确保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完整性恢复。这个过程特别要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和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还需要高新技术,解决好人兽冲突问题,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移民问题,事关民生,必须做好。据我了解,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需要转移安置吉、黑两省建设区域内几万的林业和地方人员,他们需要全部转移安置到林业局局址和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接续产业建设、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务必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陈耀辉:我从省林业厅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相关工作非常重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多次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明确指示。副省长隋忠诚带领相关部门到北京争取项目、汇报工作。那么,您通过参与这项工作,对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怎样的评价? 

  葛剑平:实事求是地说,吉林省上上下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件大事,为全国建设了一个地标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说是创造了历史,并不为过。多年以来,吉林省一直实施全面禁猎,努力为东北虎、豹种群恢复发展创造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极为重视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他曾经和我说“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底色、形态、方式、福祉都是绿色的,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突出发挥吉林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副省长隋忠诚作为分管领导,对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倾注了很多精力,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长期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和食物链的缺失是东北虎、豹野外生存最主要威胁因素之一。为此,吉林省政府实施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决定,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全省各级政府都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吉林省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清山巡护专项行动,落实责任,实行网格化清理。这项工作目前已形成常态化,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为野生动物栖息、生存和繁衍创造了安全环境,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恢复和增长趋势,特别是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增加,为东北虎、豹种群恢复与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吉林省还实施损害补偿制度,从根本上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同时,吉林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就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等签署了协议,提升虎、豹监测科研水平。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希望吉林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环境,为整个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助力“王者”归来 ,建设生态地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为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无限想象空间开启一扇门窗。

  

(责任编辑:高鹤)
主办单位:吉林省政府办公厅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吉林省林业厅
协办单位: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