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综述
城市面貌精致蝶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魅力逐步彰显……漫步通化,“精致城市”建设满目新景,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自2022年起,通化市开展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四大系统工程、52项专项行动、281项具体任务,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
三年来,坚持“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通化市精致城市建设充满活力与幸福、品质与魅力,每一项投入的背后都让这座城市的百姓获得感满满。
精致建设 项目绘就新图景
依托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致城市,三年间,通化市千方百计引项目,因地制宜落项目,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进通化老城·龙兴里,城楼、戏台、老街等再现民国时期关东重埠的历史风貌;俄罗斯风情表演、篝火晚会等演绎活动精彩绝伦……
“市区里面有景区!不仅平时喜欢和家里人一起来逛老城、吃美食,外地的亲戚、朋友来通化,也必须到这里打卡。”通化市民于淼带着朋友“嗨”玩龙兴里。
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山、水、城、园”的布局,实现春观花、夏观叶、秋观色、冬观景,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化华润希望田园米兰花酒店建设完成,打造高端服务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以精致城市建设为引擎,通化市把推进城市更新与加快民生改善相结合,城市品质和功能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实施一系列涉及市民“菜篮子”工程的农业项目,有力推进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
精益求精 民生幸福再升级
多谋民生之利,善解民生之忧,通化市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让精致城市建设成果惠及民生。
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通化市中心医院区域医疗中心、东昌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等项目,改善区域医疗条件。目前,通化市初步完成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三年间,通化市相继新建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有效缓解江南区域学生上学、幼儿入托学位紧张问题。
打通城市“微循环”,让交通“舒经活络”,通化市开展城市交通拥堵集中整治行动,加强中心城区、商圈、学校等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内停车泊位建设,不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工程,开通“微循环”“通学”“通企”等定制化公交线路,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同时,新建二道江大桥、玉皇山大桥,进一步提升交通承载能力。
让百姓住得安心、舒适,在全市开展“无籍房”问题专项整治,通过“证缴分离”“同效替代”“联审联办”等举措,解决市本级4.7万余户居民产权证办理难题。对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三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45个,惠及居民5.8万户。
精细管理 城市环境再提升
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通化市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人民管理城市”工作理念,纵深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更加高效。
“智”“惠”城市,建成并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相继开发“数字城管、勤务管理、通化随手拍、视频巡查”等多种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市容市貌监控点位全覆盖。维护城市环境,“随手拍”微信小程序使广大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精细化管理,建设高品质城市,通化市改出“新颜值”,留住“烟火气”。
针对露天市场,通化市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新风路便民综合农贸市场;每年在市区增设12处便民销售点,解决农产品销售旺季市场需求。
三年来,通化市围绕文明街路建设、庭院市场建设、文明养犬、油烟噪声治理、牌匾广告规范整治、违法建筑整治、露天市场整治、城市美颜、城市疮疤修补、背街小巷清理、物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了3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各类问题5万余件。(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