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四平市谋定2022年“三农”工作7项重点任务

时间:2022-02-17 09:29 来源: 字体显示:

  2022年2月15日召开的四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方向、创新举措、压实任务,全力打造现代化富美乡村。

  会议提出2022年“三农”工作7项重点任务。

  第一项重点任务是抓好粮食生产。

  会议指出,实现“十四五”末粮食产量百亿斤目标,必须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三保一减”,力争每年增产2亿斤,努力为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多作贡献。

  要保面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今年四平市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870万亩以上,要坚持以村保乡、以乡保县、以县保市,确保面积只多不少。农业部门、乡村干部要走村入户,做好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工作,面对面地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全力稳定种粮预期。

  要保产量。重点抓好良种覆盖和技术到田两个关键,一手抓种业创新,扶持富民、禾冠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依托中科玉玉米种业创新联盟及规模化联盟构建育种流水线,选育更新换代玉米新品种,打好种业翻身仗;一手抓技术到田,推广普及测土施肥、生物防治、航化作业等先进技术400万亩,推动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

  要保良田。在继续推广“梨树模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四平市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实施黑土地基础提升“五大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打造“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万亩示范区,进一步提升黑土地耕地质量。各地都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示范体系,县委书记要包保1个万亩示范区,乡镇党委书记要包保1块50公顷样板田,村书记要包保1块5公顷样板田,带动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515万亩。

  要减损耗。严格防控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病虫草鼠害,确保虫口夺粮措施落地见效。要围绕破解“地趴粮”问题,新增安全储粮能力110万吨。要重点推广简易储粮装具、产后服务中心、粮食银行、农民自建等科学储粮模式,通过立体储粮、“五代服务”、引导农民“搭栈子”,切实提升储粮能力,确保粮食减损增产。

  第二项重点任务是发展肉牛产业,保持全省领跑态势。

  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在落实省政府牛10条、省畜牧局一季度“开门红”15条基础上,出台市政府21条政策,建立市、县肉牛养殖基金,通过调整储备用地、整合乡村闲置土地等方式破解规模养殖用地难题,以梨树为试点对各乡镇肉牛金融贷款、肉牛增量进行排名通报,确保肉牛养殖重点项目顺利落地。要实施好6个肉牛产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梨树县吉牛养殖综合体、伊通黄牛现代产业园、双辽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启动启元泰富公司肉牛养殖屠宰综合体项目,抓紧谋划百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和牛主题生态旅游项目,打造肉牛养殖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20个。

  要推进千家万户养牛。集中解决好农户养牛面临的资金少、交易难、风险大等问题,让广大农民念好“养牛经”、走上“致富路”。聚焦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各县(市)区要制定基础母牛奖补政策,开展“肉牛活体登记+农户自愿保险+银行跟进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监管”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启动“吉农牧贷”“强牧贷”等金融产品,切实打通资金瓶颈。聚焦破解养殖技术难题,完善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发挥好繁殖改良技术推广点作用,大力开展肉牛繁殖改良员、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养殖户培训,不断强化技术支撑。聚焦破解粪污处理难题,鼓励粪肥公司、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粪肥收储运用服务,推行养殖户付费处理、种植户付费用肥,力争全市粪污资源化率达92%以上。聚焦破解肉牛交易难题,积极引进培育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完善肉牛经纪人培养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伊通营城子黄牛交易市场、双辽玻璃山牲畜交易市场年肉牛交易量稳定在9万头以上。聚焦破解安全风险难题,持续扩大肉牛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动物防疫+养殖保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闭环工作模式,把农户养牛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要推动畜牧业全面发展,力争生猪养殖量达450万头,肉羊150万只,禽6300万只,梅花鹿10万头,加快畜牧业倍增步伐。

  第三项重点任务是推进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抓优质种植。把握优质玉米市场机遇,依托合作社发展玉米种植订单农业80万亩,其中鲜食玉米3万亩,实现产销两端有效衔接。要巩固提升梨树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百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玉米精品种植基地50个,其中梨树县20个、伊通县10个、双辽市13个、铁东区5个、铁西区2个。

  抓项目建设。围绕做强玉米主食加工链条,建立县域玉米产业发展基金,引进5000万元以上玉米产业项目10个,重点推进特色玉米汁、玉米酒等精深加工项目落地。要围绕做强玉米鲜食加工链条,扎实推进梨树县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抓好双辽市缘通合作社、吉林省绿色田园公司、梨树县富邦智慧农业、梨树县口美口合作社等4个鲜食玉米扩能项目,新增鲜食玉米加工能力3000万穗。

  抓品牌塑造。实施四平玉米品牌发展战略,成立四平市优质玉米产销联盟,推动加工企业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在全国设立四平玉米直营店20家,贯通“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新培育市级玉米产业龙头企业10个,每个县(市)区要重点打造1个以上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梨树县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四平玉米产业文化展示馆、梨树玉米特色小镇,打造全国玉米产业发展新高地。

  第四项重点任务是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做足做好。

  做强精深加工。突出抓好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吉春鹿科技产业园、华统生猪、东北农产品集散中心、中合公司优质粮油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强化梨树玉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伊通县三个国家产业强镇、辽河垦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壮大棚膜经济。在稳定现有5.4万亩棚膜面积基础上,加快推进梨树棚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伊通特种果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再新改扩建棚膜园区5个,将新增棚膜面积4000亩“硬任务”分解到具体乡镇、具体地块,推动棚膜面积总量达到5.8万亩。

  培育特色品牌。严格落实“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扶持政策,对获证企业进行真金白银奖励扶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农博会、绿博会、农交会、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会等省内外平台和各类宣传媒体,叫响“平地生香”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四平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丰富农业业态。大力发展“农业+电商”,打造农产品电商示范基地1个、网红农产品10个,配套建设“快递进村”网点60个,培育农村网络带货达人50人、农村主播200人,力争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6.6亿元、增长15%左右。要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抓实伊通露美生态园、铁东叶赫那拉太阳谷现代农业园区等农旅融合项目,集中打造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推动绿色农区变多彩景区。

  第五项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改善居住条件。突出抓好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74.8公里,完成978千米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抓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新增集中供水人口1.47万人,确保6月底前2021年未完工程全部竣工,特别要完善建后管护运营机制,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

  优化农村环境。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巩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果,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强化农村污水治理,高质量完成7个建制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施好27个年度万里绿水长廊项目,完成工程建设173.6公里。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集中打造美丽乡村,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88个,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1-2条精品线路、1个精品乡(镇)、3个精品村。

  提升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年”,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新时代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为统领,抓好“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完善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机制,大力开展“一走三访十解决”活动,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七项措施,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六项重点任务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充分发挥监测体系预警作用,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范围,各县(市)区每半年要至少组织一次面向所有农村人口的集中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及时发现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项目资金支出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要达到55%以上。深化推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户贷率要达到20%以上,确保应贷尽贷。加强脱贫户技能培训,做好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和省内转移就业,帮扶车间创建数量和带户能力要增长10%以上。多渠道开发乡村公益岗位,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就业规模要稳定在7000人以上,确保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务工人数提高5%以上。

  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集中支持力度。围绕巩固“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全覆盖自查短板弱项,市里常态化暗访督导,确保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加强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倾斜,着力在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序推进脱贫村整村发展,每年选择一定数量脱贫村予以集中支持,有序推动各村加快发展、竞相发展。

  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跟进国家和省具体政策调整,优化细化实化过渡期帮扶政策,特别是完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最大限度解决未纳入监测范围脱贫人口医疗救助参保资助问题。今年国家和省还将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从年初开始就谋划好、部署好、推动好,以工作质效保障考评实效。

  第七项重点任务是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土地改革。目前,农民合作社主要有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带地入社4种类型,今年面临生产成本上涨地板抬升、玉米价格稳定天花板制约双重压力,要主推土地托管、带地入社两种模式,放手发动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土地托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带地入股+保险+粮食银行”等路径,力争全市托管服务面积增长2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2.4%。

  推进金融改革。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30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数字化改造任务。针对肉牛养殖、棚膜发展实际需求,创新棚室贷、圈舍贷、活体贷、吉农牧贷、吉担牧贷等产品,研究出台减息、免息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农户融资成本。

  推进“三变”改革。加快推动集体资产30万元以上村全面开展“三变”改革,重点发展股份合作型、物业型、合作经营型“三变”模式,切实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

  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实现机动地平台交易。深化宅基地改革,强力推进“三权分置”,探索闲置宅基地整村再利用路径,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张燕莉[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