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公主岭市打造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地

时间:2022-07-08 08:18 来源: 字体显示:

  以玉米食品产业为重点,培育中粮、恒昌、农嫂、德乐等龙头企业;实施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由“认养一头牛”和博瑞饲料共同投资22.4亿元建设肉牛产业融合项目;打造全省最大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依托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公主岭市,打好打实“玉米牌”,全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地。

  做强 鲜食玉米产业前景广阔

  7月盛夏,普通玉米处于生长期,但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一片繁忙,一穗穗鲜食玉米经过切割、清洗、蒸煮、塑装等程序,成为真空保鲜玉米产品,销往各地。

  农嫂公司引进先进生产工艺,以省农科院玉米所为技术依托,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了玉米、果蔬食品联合研究中心,创建鲜食玉米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并与2000多户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引进国内外中高端鲜食玉米品种200多个。公司副总经理刘友刚表示,鲜食玉米年产量1.2亿穗,电商销售额1.25亿元,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主岭市鲜食玉米基地发展到8.1万亩,形成多家规模企业,年销售鲜食玉米超过4亿穗,产值达14亿元,带动超5000户农民增收。

  做深 精深加工让玉米更“值钱”

  “现在工人正在包装的玉米面条是发往韩国的,今年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去年共发送两个集装箱的货物,今年已预订了4个集装箱,可能还要增加。”公主岭市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宏说。

  记者来到健亿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正忙。经过和面、熟化、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玉米面条被打包装箱。公司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工的玉米面条不仅畅销全国,还收到了来自国外的订单。

  走进九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玉米清香沁人心脾。公司自主研发的玉麦龙须茶原料竟然是不起眼儿的玉米须,董事长吴广志介绍,玉米须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经多年探索,公司研发以玉米须为原料的茶饮保健食品,年销售额四五百万元。

  据了解,公主岭市粮食产量达60亿斤,其中玉米产量56亿斤,除了以原粮形式外销其他省份外,相当一部分在本地精深加工,增加玉米产业附加值。紧抓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契机,公主岭市将高标准建设中国玉米食品城。

  结合科技部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依托玉米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工程,切实推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以玉米食品产业为重点,吸引国内外食品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公主岭市,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做优 “秸秆变肉”让玉米链条不断延伸

  在公主岭市,玉米秸秆是“宝贝”。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都让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而依托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建设,深入实施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则让玉米产业链不断延伸。

  “我们这个项目建成后,年可繁育肉牛8万头,如果按照每吨秸秆可加工0.7吨~0.9吨青储饲料成品算,每年消耗秸秆接近70万吨。”公主岭市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自信地对记者说。

  为深入实施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公主岭市投入35.3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由“认养一头牛”和博瑞饲料共同投资22.4亿元,建设集良种繁育、肉牛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于一体的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项目,年可繁育肉牛8万头,育肥出栏6万头,屠宰加工10万头,饲料加工60万吨,将有力带动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周期3年,计划本月开工,2025年8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80亿元,税收6000万元,新增就业4000人左右。

  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将以玉米交易为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金融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远期合约与近期交易相结合,打造全省最大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促进玉米全产业链发展。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_张燕莉[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