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进展

多点支撑 多业并举 多元发展——聚焦白山“一谷一城”建设

时间:2019-10-10 13:31 来源: 字体显示:

  这是一片绿色的沃土,1.75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中,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目标指引下,白山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在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路上脚步铿锵。

  这是一片蓬勃的土地,绵延不竭的长白山脉上,走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路:

  以生态为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格局,突破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通向“金山银山”的藩篱,演奏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乐章。

  开辟一条生机盎然的发展新路

  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的耕地面积少,传统玉米种植每亩二三百元的收入,让村民饿不着、富不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转型,时不我待;升级,迫在眉睫。今年年初,白山市委、市政府在“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利用良好生态这一白山市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最亮眼的品牌,打响了一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攻坚战。

  转型,需要农民认可——东北山区适合种啥品种,抗病性怎么样,作物怎么侍弄,一年下来收成如何,这些疑惑成为许多农民的顾虑和忌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白山市委、市政府树立问题导向,以“特”为先、以“绿”为主,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推动生态农业在白山大地铺陈开来。

  抚松县兴隆乡新丰村一片土地贫瘠的山坡上,种着藜麦、冰麦、旱稻、猕猴桃等4大类87个新品种特色经济作物。为消除农民顾虑,抚松县投资28万元,打造了“农作物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和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施用有机肥,实验田间绿色耕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收,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扩大影响,收获支持,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开展深入宣传,在吉林日报、白山电视台、长白山日报等媒体上开设“绿色有机在行动”专栏、专题,宣传报道120余次。各县(市)区加大投入,设置大型电子屏、广告牌进行宣传,通过广播宣传、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做好宣传进村入户工作。

  趟路打样,广泛宣传,农民纷纷投身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中。

  奏响一曲退粮进特的交响乐章

  转型升级,“特色”是关键。结合“一谷一城”,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白山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深入实施“退粮进特”和大豆玉米“一增一减”,不再是玉米“一枝独秀”,而是特色作物“花开满园”。

  深蓝色的矢车菊随风摇曳,黄澄澄的硫化菊阳光下怒放,娇媚的百日菊枝繁叶茂,高大的向日葵花含苞欲绽,枝条婀娜的玫瑰充满生机……

  靖宇县花园口镇松江村不远处的山坡上,五彩缤纷的花朵犹如张张笑脸,向远来的游客频频颔首。美景吸睛,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欣赏绚烂的花海,品尝绿色美食,住宿民俗村落,特色旅游红红火火。

  “实施‘一谷一城’战略,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不但让农业脱胎换骨,也让农村环境更美了,农民更富了。”花园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伟由衷地感叹,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推进“一谷一城”建设,要有绿色种植的现代农业思维,更要有敢于创新的生态农业带头人,长白县钰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鹏就是其中之一。张金鹏从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并没有如家人和朋友所期待的那样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长白县,带着从吉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研发出的优质食用菌新品种——玉木耳,当起了返乡创业的“现代农民”。

  走进张金鹏的玉木耳种植大棚,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玉木耳长势喜人,工人忙碌着采摘今年的第一茬玉木耳。三茬采收后,每个大棚可以产出近2万斤的鲜品。张金鹏介绍,他的玉木耳主要以外销为主,而且供不应求。长白山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赋予了玉木耳优质的的生长环境,绿色有机、肉质细腻的玉木耳引起了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注意,目前,双方已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接下来,张金鹏准备依托“一谷一城”,建立玉木耳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将监管延伸到消费端,打造令消费者放心的绿色有机品牌。

  “退粮进特”,“一增一减”:全市累计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6.25万亩,特色种植在白山大地蔚然成风。

  交上一份绿色转型的合格答卷

  打好生态牌,念好特字经,画好风景画,种好摇钱树。凭借良好基础,依托生态资源,各地全区域、多维度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浑江区红土崖镇簸箕掌子村,路旁的田野一派生机——一片片农地被分成100多平方米的地块,编号从A001到D120,横平竖直、区划明确;豆角、茄子、小葱、黄瓜,这些常见的蔬菜在枝茎上恣意生长,满是收获;几位村民在田间除草、间苗、扶秧、摘菜,辛勤耕作。

  城市的居民,以每块地一年2980元的价格,租下一块土地,村里安排人员进行绿色有机耕种。每年5到10月,市民可到地里采摘、也可公司配送到家,实现有机蔬菜从田间直接到餐桌。

  落实市委、市政府“一谷一城”战略,浑江区红土崖镇成立绿源现代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流转本村农民26亩土地,划分成120个地块,租给城区市民,让村民和集体的收入不断增多。

  “我们以高于市场价流转农民土地,每亩地分成7块地,收益有2万块钱,农民增加了收入;到地里打工,村民还能赚一份工资;刨去种子、雇工等成本,村集体增收五六千元。”红土崖镇党委副书记周茂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举例说明该镇一举多赢、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让这片土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推动退粮进特、休耕轮作,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白山市实施政策引导、资金帮扶,对特色种植进行补贴,投入专项财政补助资金1.16亿元,用真金白银带动农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