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村级组织民主管理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能力,从2014年起,由省农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开展新一轮村级干部培训,今年计划开展5期培训,共2000名村级干部。目前,已完成2期800人培训,普遍反映效果好。新一轮培训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针对新形势,培训对象范围扩大。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了村“两委”集中换届,村组织书记总体年龄在45岁以下,实现村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80%左右,他们需要全面了解新时期“三农”政策和理论,需要系统掌握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需要创新做好农民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中央也提出要大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因此,针对新形势新特点,今年安排的培训对象主要是新换届未参加过省里组织万名村干部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2013年省委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乡镇(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村新型组织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农场场主等)和新型职业农民,分5期班共培训2000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培训1期、大学生村官培训2期、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乡镇(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培训1期、农村新型组织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期。
二、科学设置课程,确保学有所获。今年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专门聘请19位权威领导、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讲话精神解读、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吉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村土地政策、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民生发展和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10个方面。并将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与新型职业农民分开培训,有针对性地设置三类培训课程。村干部课程比以往新增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解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内容;大学生村官课程新增了如何做好农村青年工作、农村创业孵化等内容;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侧重安排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包括农业耕作制度改革与重大技术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农药管理与应用、新品种选育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三、强化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培训顺利开展。培训班在组织管理上,提出“四个保证”、“三个完善”。“四个保证”:一要保证培训时间,10天培训,不准提前结束。二要保证培训课时,不准出现停课、少课现象。三要保证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不给假,不准中途辍学,不准换人。四要保证培训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不外出,不会客;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听课,认真做好笔记;要注意寝室内环境卫生,按规定时间就寝和起床;要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人身安全;业余时间不赌博,不酗酒,服从校方和主办单位的管理和领导。“三个完善”: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前期班没有培训的后期班要补上,圆满完成2000名培训任务。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制定村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建立课前课后点名制度、请假销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州)和县(市、区)带队管理制度等。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认真、表现突出的,按10%比例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并给予通报表扬;对于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市、县带队同志,省里将择优颁发“村干部培训优秀管理工作者”证书;对于那些学习表现不好,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发至当地县(市、区)党委、政府。
四、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化。培训期间,省里部门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安排村干部和吉林农大专家开展智力对接、参观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观看专题片等活动,培训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丰富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使得培训活动不枯燥无味,更加生动、易于接受,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