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秀丽、净美”著称的崇民村坐落于龙井市东部,距市中心22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辖区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人。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实现8876元。是德新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和“国家级卫生乡”的主阵地。
一、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近年来,崇民村始终按照“生态立村、绿色强村、项目兴村、产业富村”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和谐生态崇民”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惠民工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先后荣获了省级卫生村、州级生态村、和延边州“十佳魅力乡村”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为其他村做出了表率,走在了前列。
门前小桥流水,房前亭台花草,走近龙井市德新乡崇民村,碧水青青,群山环绕,这里的朝鲜族民俗住宅、小型休闲广场、文化长廊,既陶冶了村民的情趣,又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气息。村里主要街路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临街商铺牌匾格式统一,整齐规范,区域及村屯布局合理。
二、民生工程,惠民利民
作为乡政府所在地,崇民村将新农村建设与争创两个“国家级”乡镇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投入千余万元用于修建通往各屯的水泥路、人行便桥、水中桥、边沟等基础设施,改变了村道“雨天积水成潭,晴天尘土满脸”的境况;同时为了美化环境,安装太阳能路灯110个,植树6000棵,种花5000株,铺设彩砖4000平方米;相继完成了八道河治理、德新综合市场、自来水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和1个氧化塘,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新建300多平方米村级文化站,村图书室藏书千余册,村科技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场所随时向村民开放。
三、发展产业,促进经济
穷则思变,思路决定出路。崇民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近年来,村“三委”立足本地资源,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逐步壮大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先后成立了绿美蔬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宇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挖掘辣椒、大蒜和杂粮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价值,树立品牌优势。加大“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尝试发展以“生态游、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业。
四、民风淳朴,稳定团结
崇民村持续开展的“除陋习,树新风”、“五好家庭”等创评活动,不断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质和村整体文明程度。“讲文明,讲卫生”活动常抓不懈,主要街道由专业队伍保洁,各农户实行房前屋后卫生包干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全村主要街路绿化率达到100%,多数农户庭前屋后绿化既有实用性与观赏性,又做到了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实现农村特困家庭应保尽保的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参加新农保,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完善村民自治体系,顺利完成村“三委”换届工作,村民充分享有对村里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全村幼儿入园率达95%,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青壮年扫盲率100%,计划生育率达100%。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在村民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与教育,成立小区夜间义务巡逻队,确保了一方平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时刻怀揣着“中国梦”的崇民村将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打造延边州“十佳魅力乡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继续为自己的“乡村梦”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