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坪村位于汪清县城西南部,距离县政府所在地38公里、百草沟镇政府10公里,202国道在村中穿过,是通往汪清县通往州府延吉的必经之路。仲坪村为朝鲜族聚居村,总户数123户,总人口378人。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仲坪村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团结一致,努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建设美丽家园,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时代。
2004年前,仲坪村是一个典型的穷村、乱村,越级上访事件常有。村子穷,村班子散,群众的心寒了。为了改变现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韩光日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上,着重选拔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突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以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站,以便及时掌握和处理突发事件,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样以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仲坪村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仲坪村朝鲜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80%左右,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加快,村内大量朝鲜族村民外出韩国务工,劳动力数量减少,本村的土地外包情况日益加剧,不利于水费的收缴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兴建,更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仲坪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划方案,实行土地整合管理,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在满足群众口粮的基础上给予农户较市场价偏高的土地租金,保证群众的经济利益。在村集体的带领下,仲坪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10月正式成立,合作社于2010年春季正式开始运行,主要经营玉米和大豆规模化种植。通过土地合法流转,2012年合作社作业面积从2010年72公顷增加到了120公顷,产值从2010年42万元增加到65万元,纯收入从2010年的21万元增加到39万元,村民入股率也从2010年的69%增加到2012年81%。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每亩地较参加合作社前增收400多元。
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民及集体收入,仲坪中东黑木耳种植合作社于2008年注册成立,当年实现黑木耳种植18万袋,参与农户18户,实现产值48万元;2009年至2011年参与农户达到52户,发展规模种植35万袋,实现产值85万元;2012年参与农户达到62户,发展规模种植50万袋,实现产值150万元,村民入股率超过50%。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每亩地较参加合作社前增收500多元。
仲坪村迅速确定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发展黑木耳,成立仲坪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和黑木耳栽植合作社、成立汪清县东日专业农场。今年又争取财政扶贫30万元扩建硫磺鸭产业项目,栽植红松果林共76公顷。在主导产业连片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支撑的基础上,每个村民小组形成1—2个特色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民+股份合作社”的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模式,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
在发展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仲坪村也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村多年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在活动中,全村群众踊跃参与,同时还吸引了周边村社部分群众的参与。
虽然近几年仲坪村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我们并不想让发展停滞在脚下,为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活环境,仲坪村为今后实现长远目标拟定了发展计划:一是结合仲坪村发展实际,着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大黑木耳种植投资,扩大支柱产业规模,形成百草沟镇重要的黑木耳种植专业村,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格局的形成,带动村民发展黑木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扩大生态鸡养殖规模,提高集体经济收入。仲坪村于2011年建立了生态鸡养殖项目,此项目生产的生态鸡在东北以及日韩市场供不应求,现有30万只的规模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为此,仲坪村今后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以规模扩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为整体提升村屯形象,仲坪村计划投入资金50万元,安装村主道及支道两侧路灯,提高路面亮化水平,为百姓夜间出行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解决部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投入40万元完成村主道、支道以及文化广场周边的浆砌混凝土结构排水沟建设,维护道路以及文化广场不受雨水侵蚀,使道路以及文化广场地面免受塌陷的威胁;投入200万元完成村东侧仲坪河河堤建设任务,较好的保护基础设施,保证农田以及村庄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