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镇小六道沟村位于春化镇西南部8公里处,靠近G302国道,交通上比较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在小六道沟村的范围内有两条比较大的河——春化小南河和西河,并且土地肥沃大部分为黑钙土并且富含丰富的硒元素,而且小六道沟村附近有天然的草场,适宜发展养殖业,大部分村民以水稻为种植主要的作物,以养殖延边黄牛为主要的牲畜,小六道沟村三面环山,山上大部分为枫树,所以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枫叶犹如在山水画卷中一样。
春化镇小六道沟村共有49户,3个村民小组,人口17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98%,劳动力117人,其中从事种植业劳动力55人,从事多种经营劳动力23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9人。全村集体土地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6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7公顷,人均耕地0.75公顷,林地面积847公顷。小六道沟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3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名,贫困党员2名,积极分子3名,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9500元。2007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0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小六道沟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管理体系,精心整治,精细管理,全面打造精品示范村形象。
一、加强基本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小六道沟村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发动群众自主建设,人居环境大有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累计投入资金33万元,完成500米的村水泥路建设工程,水泥路硬化面积达到100%,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改造农房47户,砖瓦房居住率达到100%,提前实现消灭泥草房目标;完成了小河流域两岸护坡、拦河坝、排水沟和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水田地灌溉、人畜饮水及雨水排放等问题;现有村部暨党群活动室220平方米、卫生所50平方、农家书屋40平方米,相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化休闲广场面积6000平方米,配备了凉亭、门球场等设施,成为农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主要场所;购置垃圾清运车辆1台,四轮拖拉机1台,垃圾箱10个,新建垃圾堆放点3处,修建村部艺术栅栏700米、朝鲜族特色观光凉亭1座;种植云杉等绿化植物3000余株,全村林地覆盖率达到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
(二)特色围栏扮靓村庄。投入45万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建设农户标准化欧式铁艺防锈围栏5000米。围栏均采用0.2mm厚度2寸钢管等国际标准材质建造,统一喷刷黑色彩漆,建成的围栏每米平均造价为102元。欧式铁艺防锈围栏色彩庄重,整齐统一,整体提升了农户庭院美观效果,形成了小六道沟村“以青山绿水为邻,与百顷良田为伍”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民俗氛围,体现出别具匠心并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花园式乡村建设理念。
二、创新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一)建章立制。小六道沟村两委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小六道沟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小六道沟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小六道沟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小六道沟村环境综整治村民公约》和《小六道沟村卫生先进户评比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村集体出资聘用了2名保洁员,负责将全村垃圾清运至指定场所予以填埋,做到三日一清。
(二)落实责任。实行“夏季绿化责任制、冬季清雪责任区”制度,把村屯分片具体落实给相关人员,即村支部书记全面协调指挥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干部负责村委会周边,各村民小组长负责所辖住户的庭院及门前道路,老年协会负责公路,由保洁人员负责垃圾清运填埋。
(三)考评奖励。实行“卫生文明星级户评比”制度,每年由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等人员组成卫生检查考评小组,定期对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每次评选3个“卫生先进户”,每户奖励200元,考评后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进行授牌并发放奖金。“卫生先进户”的评选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评比一次。
三、组建苗木基地和地栽木耳基地,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一)产业概况。小六道沟村根据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和村内大片耕地大都以低廉价格承包给外来人员租种,而本村村民致富困难的现状,于2007年组建了小六道沟延边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地栽木耳种植基地以及绿化苗木基地,目前已吸收农户22户,整合土地面积168公顷,其中林地138公顷、耕地30公顷。
(二)产业模式。建立小六道沟村木耳生产基地,实行“集体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以往的自主经营、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种植摆放,可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更便于集中管理、降低成本和风险,减少劳动。既能帮助菌农同时从事其他农活劳作,又能在一起研究食用菌生产技术,而且也便于召开现场会进行技术培训、交流。
(三)产业效益。地栽木耳基地以实行科技为先导,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地栽木耳为主要产品,通过育种、繁育、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环节,逐步形成地栽木耳生产、回收、销售一体化,与农户之间建立牢固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和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充分发挥规模农业优势,在今后的3至5年内建成超过500万袋规模的地栽木耳种植基地。村民通过土地出租以及在木耳基地打工获得回报,村集体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赁村民的土地,并按一天60元的工资给滴在木耳基地的成员发放工资,小刘道沟村通过地栽木耳基地项目使得种植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今后,小六道沟村还将按照省级示范村的标准,进一步鼓足干劲,挖掘潜力,加快建设,为将小六道沟村打造成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新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