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生态宜居地 美丽中安村——柳河县柳河镇中安村
发布时间: 2015-01-09 11:08:00 来源:

  柳河镇中安村地处柳河县城西部,距柳河县城8公里,是柳新线的必经之路,总面积4.7平方公里,394户1374人,耕地面积3908亩,林地面积6300亩。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党员30名。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0元。

  自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安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坚持生产发展优先、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倡导和培育文明乡风、强化农村社会民主管理,高位抓推进、倾力抓投入,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地,美丽中安村的目标,初步形成了畜牧、苗木、反季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调整和环境整治的“双丰收”。2010年,中安村被确定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以招商引资为契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中安村利用地处柳新线沿线的区位优势,把目光瞄准在招商引资上。他们把村里的闲置校舍、空闲地进行详细测量,登记造册,对外打出广告招商。凭着较好的招商条件和农民的朴实真诚,两年多来,共引入粮食收储烘干项目、免烧砖厂、水泥管厂和保温板厂等四户企业,村集体采取闲置校舍出租和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村里增收10万元,吸纳村屯富余劳动力50多人。

  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巩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作为中安村的传统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很多养殖户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小打小闹的分散养殖,不仅没有规模,也起不到促进增收的作用。近年来,村两委为鼓励畜牧业发展,通过帮助协调贷款,帮助解决建设用地等扶持措施,使农民由原来的分散养殖、庭院养殖,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现已建立高标准养牛牧业小区1栋,年出栏育肥牛150头;养鸡专业户27户,其中蛋鸡养殖户13户,存栏15万只;肉鸡养殖户14户,年出栏50万只。

  2.壮大苗木特色产业种植。依托柳河县安口镇的苗木产业发展优势,借助柳河县“全国首家国家级造林苗木交易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近年来,中安村两委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目前,中安村的苗木种植户达到26户,种植面积650余亩,与安口镇苗木基地形成了整体的生产体系,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个增长点。

  3.建设高标准蔬菜科技园区。为巩固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县城居民“菜篮子”,结合柳河镇产业发展规划,在中安村发展蔬菜棚膜经济,2013年新建日光温室50栋、冷棚50栋,蔬菜园区办公区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建成后,彻底改变传统式的蔬菜生产和经营模式,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预计年产值超1000万元,满足供应柳河镇城镇居民对蔬菜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三、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打造美丽新农村

  1.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安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不断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屯人居环境。通过加强资金保障,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儿、村集体投入一点儿、群众自筹一点儿的办法,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加大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村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全村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三年来,中安村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达到了360万元,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3万元,共修建边沟4000延长米,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安装路灯29盏,进行小流域治理350延长米。同时,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村内的柴草垛搬迁率达到90%,村内绿美亮化统一规划,层次分明;街面整洁亮丽,物品摆放整齐规范;边沟水泥浆砌,排水顺畅;杖墙统一,村部、广场功能健全,水、电、通讯设施齐全。2013年,中安村被列为暖房子改造工程整体推进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约800万元,对全村302户的门、窗、瓦及外墙保温进行统一改造。

  2.加强村屯环境整治力度。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中,中安村累计投入7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59.6万元。在中安村完成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粪便治理等三项工程。项目建成后,解决了中安村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