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扶疏的古典庭院与别墅洋房的农民新村和谐相处,绿水荡漾的清澈河道和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相映成辉——提起金斗乡金斗村,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美丽乡村。
“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新种花草树木,路边垃圾箱摆放整齐,乡村卫生保洁员随时清理垃圾,路面看不到一点杂物;有很多村民家里都买了汽车,翻新了房屋……”这是离家几年归来,金斗村村民李学军,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没错,现在金斗村和以前不一样了。近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让全村人民早日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在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村百姓的积极参与下,发扬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扎实工作,克难攻坚,经过努力,金斗村于2008年被评为通化县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现已连续四年保持全县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称号,并与2011年获得省级示范村称号。
让全村人民早日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为了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结合金斗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以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特色产业,目前共发展袋装地栽木耳10万袋,香菇20万袋,年利润可达40万元。由于袋装地栽木耳前景较好,经销商上门收购,同时又便于储存,为此计划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今年下半年建20个食用菌大棚,其中有3个暖棚,明年再增加20万袋。预计年利润可达65万元。同时积极宣传动员,引领农民发展食用菌种植,鼓励外来种植大户落户我乡,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金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1万元,比2007年的5万元增加了32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139元,比2007年的4520元增加了124%。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屯的环境卫生也要不断提高。金斗村按照乡党委的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境公约,通过实行“门前三包”、“大评小奖”的方式每季度对村民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比分类,张榜公示进行挂牌,同时对示范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中来;同时还成立两支专业的保洁队伍。一支是保洁员队伍,村委会与保洁员签订用工合同,落实分块负责,责任区内的垃圾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打扫。另一支是垃圾分类清运队伍,由村委会聘请专人按时进行垃圾的回收、分类,将各户产生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可回收垃圾送至堆肥场进行堆肥处理,有害垃圾送至分类间,建筑垃圾送至乡垃圾场统一填埋。通过对村域内垃圾实行分类、减量化管理,解决了垃圾填埋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了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乡里对保洁员进行统一管理考核,考核情况与保洁员的工资挂钩,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完成保洁工作任务,使村屯环境真正意义上实现净化、亮化、美化、绿化。
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金斗村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建设,做好沼气池、节能锅罩、太阳能安装、液化气使用以及秸秆还田工作。目前,安装沼气池36个,太阳能28个,节能锅灶25个,使用液化气达1933人。为了合理利用秸秆,减少因秸秆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对乡村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在秋季组织收割机械进行秸秆还田,另一方面正在与梅河口国能生物发电厂联系,今年秋季将农户的秸秆收集压缩成包卖给发电厂,这样既改善村屯环境卫生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了,就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村百姓。金斗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域式发展。共完成村内小流域治理5200延长米;新建及改建围墙12000延长米,新建边沟3400延长米;新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新修水泥路折合标准里程5.3公里,实现屯屯通水泥路;修建桥梁3座,解决了百姓安全出行问题;庭院硬化570户;新建消防设施、便民超市和浴池各1个;新建农家书屋1个,达到了新农村建设“六化七个一”标准,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共投资120多万元,新建村部500平方米,配有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新村部和休闲广场的建成,在改善村干部办公环境的同时将给村民的业余文体活动提供场地,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要求。
打造一个文化产业特色村,以乡村书画苑为依托,继续引进外资,在金斗村湾沟屯新建文化休闲民居,将金斗村打造为具有书法、绘画、撕纸、剪纸等特色的文化产业村;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组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增加村民的农业技术水平;继续发挥村文化大院作用,定期开展健身操表演、广场舞大赛等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构建和谐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