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有关单位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部署,促进各单位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做好下一步工作,2009年9月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在省人大机关会议室,召集省卫生厅、省残疾人联合会、中石油吉林销售公司和吉林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就乾安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各部门围绕前阶段帮扶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设想进行了汇报。
吉林大学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帮扶对象多、任务重的情况下,依托高校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积极组织“三下乡”活动,为帮扶地区提供医疗、文化和科技支持。发挥科研优势,对当地资源及项目进行检测与考察。二是提供物资、设备扶持。利用自身设备更替时机,将一些质量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实用仪器设备提供给帮扶地区相关单位与学校。学校会同省卫生厅与乾安县共同签订了《帮扶项目承诺书》,目前两单位已累计提供帮扶资金和物资价值100余万元,交通车辆2台。三是在培训项目上给予倾斜。利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平台,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培训后备干部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已毕业的350余名培训人员中,20%成为村干部后备军,30%以上自主创业,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目前仍有110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人员在校学习。学校与省卫生厅协调,每年增加6名全科医师培训名额,用于支持帮扶地区。
中石油吉林销售公司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与乾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联系,先后几次到乾安县调研,走访翟字村、让字村。责成辖属松原销售分公司具体负责帮扶工作,结合自身职能,帮助当地开展基础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今年7、8月份,乾安县遭遇伏旱,松原销售分公司乾安经营处将抗旱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及时协调上级公司,将部分松原市区用油调配到乾安县作为抗旱专项用油,保障了抗旱救灾的需要。
省卫生厅制定了“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组织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城市卫生人才支援农村卫生项目,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支持受援地区社会发展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从多方面对乾安县进行了帮扶。一是优先建设改造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资24万元,为乾安县父字村、君字村修建标准卫生所,免费培训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标准,对两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改造,并提供医疗器械装备。二是为帮扶地区提供智力支持。组织专家,对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卫生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直接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三是发挥职能,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研究筹资途径,招商引资,抓好生产建设项目;帮助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导项目实施。同时,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参观考察国内和省内先进地区新农村建设成果,学习先进经验。
省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分管副理事长为组长的省残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帮扶村(场)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结合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从中央彩票公益金、省财政、县财政拨付的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中,下拨了57.4万元,解决帮扶村(场)41 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二是结合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投入5万元,确立了双军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残疾人就业基地,安置23名残疾人,辐射带动帮扶村208名残疾人及其他村的263名残疾人从事粘玉米和红辣椒种植、加工等。三是结合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投入资金10.3万元,免费培训11名一级带头人、70名二级带头人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辐射带动228名残疾人和300名健全人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讨论中,各单位也结合当前帮扶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首先,帮扶工作要解决认识问题。一方面是帮扶单位自身要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帮扶对象的认识,不能将帮扶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资金扶持,还要从发展思路、技术支持、人才资源上想办法,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第二,要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渠道,启发教育农民,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第三,在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强调产业布局与规划,要更加注重环保和效益,新农村建设要注重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第四,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单位帮扶点数量。为部分帮扶任务繁重的单位适当减轻负担,以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
在听取各部门汇报后,车秀兰副主任作总结讲话。她指出,这次会议各部门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达到了互相启发、共同促进的目的。各部门在自身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能够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提供扶持,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充分肯定。我省是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吉林”,实现吉林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对于加速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希望各单位进一步统筹兼顾,将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继续在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各尽所能、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做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及时了解帮扶地区的真实需求,真正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同时,希望各部门能够及时沟通联系,加强合作,探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多种途径,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帮扶点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省人大办公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