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现代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 2014-09-16 03:58:00 来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扶持,畜牧业正面临传统养殖向现代畜牧养殖业过渡转型的历史性机遇,随着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和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加之产业自身由于技术、疫病、投入、环保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畜牧业养殖业也处于一个如何打破坚冰、突破这些瓶颈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找准产业化的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做大畜牧养殖产业,是摆在每一个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年初以来,本人就我省现代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商榷。

  一、制约因素

  (一)畜牧用地逐步紧缩成为制约畜牧发展的瓶颈。

  国家第三次土地修编后各地畜牧业预留用地较多,因政策和过程有差异,在土地使用上难易程度不同。有的畜牧用地非常充足,有的预留数量听起来很大但真正可有的很少。有的甚至新建几个标准化小区都难。以我省为例,德惠市2008年修编时预留2000多公顷畜牧用地,每年新建牧业小区40—60个,规模养殖场60个,到2020年畜牧用地依然很充足。九台市同样预留了2000多公顷畜牧用地,但因预留时没考虑村屯、公路和公共场所等因素且已经归档存图定位,真正可用的寥寥无几,辽源、东丰等半山区牧业用地就非常紧张,基本到了无地可用的地步。随着散养户淘汰,和畜牧业发展新一轮战略转型期的到来,牧业用地将出现寸土寸金的瓶颈现象。

  (二)畜牧业融资难成为制约畜牧发展的又一瓶颈。

  一是畜牧业投入以养户自筹为主,能力有限。从调查情况看,养殖户自筹资金的主要方式是自我积累,亲属拆借和民间高息借贷(民间借贷月利息最低2分)。2011年德惠市养殖业资金投入40.5亿元,养户自筹28.4亿元,占总量的70%。由于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大部分养殖户建完圈舍后,无力按设计标准养殖。以规模养殖肉鸡为例,建一栋万只规模的标准化鸡舍,需资金20万元左右,每个养殖周期需流动资金15万元左右,仅依靠养户自身难以承受。从全省水平看,具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投入能力2-3万元,规模养殖户投入能力5-8万元,较大规模的饲养户投入能力在50万元以上,这部分养户多为社会资金注入。二是信贷投放规模较小,约束条件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贷支持比例应与产业所占的份额比重成正比。我省畜禽养殖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但信贷支持比例却远远没有达到。且贷款门槛高、利率高、额度小、周期短,金融部门内部风险评估等级,养殖业信用等级最低,畜产品加工业倒数第二。目前银信部门的贷款条件,必须有国有土地使用证的财产和财政开支人员抵押或担保,就农村产权市场看,用于畜牧业的农村土地,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农民集体所有,养殖场户建成规模圈舍后,无法获得具有质押、抵押、担保等权利的所有权证,无法得到贷款。一些养殖大户信贷额度也只控制在5万元左右,基本当年放贷当年收回,贷款月利息多为1.2-1.4分左右。现在贷款的政策随有所好转,各级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政策跟不上规模化发展速度,上千万元的养殖场想在银行贷款百万都做不到。

  (三)畜牧业污染治理难,成为制约畜牧发展的最大瓶颈。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总量不断增加,而养殖废弃物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相对滞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污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畜禽饲养对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调研中发现,个别粪污治理不好的养殖密集区,污染严重。德惠市是肉鸡产业发展的密集区,光鸡粪每年要产生100万吨,实际粪污处理掉的(含还田、沼气)不足56万吨。在粪污处理上,虽然采取了一些方式和措施,从整体上看还有许多问题,畜牧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解决办法

  (一)在土地使用上抓好协作。一是加强与土地部门的协作,保留好畜牧用地,同时调整不符合标准化养殖的已定牧业用地。二是积极与林业部门协作,利用林下空地解决山区、半山区畜牧养殖用地。三是与规划部门协作,将规模生态养殖场或小区的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在融资上抓好带动。一是龙头带动,主要是以较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发挥其传播技术信息、联接市场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为养户提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辐射和牵动养殖业发展。德惠市就是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推动了肉鸡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该市除德大公司外,还有以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厂、屠宰加工厂为主的20家代户龙头,共辐射带动8000多户农民发展肉鸡养殖业,每批为养户解决流动资金3.5亿元,全年解决资金17.5亿元。吉星公司采取与饲养户联建的方式,每栋鸡舍投资5万元,由养户自筹2万元,公司担保低息贷款2万元,公司投入1万元,养户与公司合作4年,出栏肉鸡达到20批,公司投资的1万元作为无偿投入,直接补贴给养户。目前,该公司共带户2000余户,年出栏肉鸡3000余万只。这既使合作的养户成为其最稳定的生产资料销售对象,也为养户解决了发展资金和市场等难题,实现了双赢。二是合作带动。寻求合作是畜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互助合作,主要是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与担保公司和金融部门进行对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发展资金不足和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促进“单打独斗”向经营合作化转变,提高牧业生产的市场组织化程度。梨树县夏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现有社员172户,横跨2省4县,分布在6个乡镇、11个村,总资产304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159户,其中养猪户121户、鸡鸭鹅户38户,年出栏猪5万头、鸡鸭鹅13万只,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协调银信部门为社员发放养殖业贷款570多万元,并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在合作社内部拆借资金17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政策带动。根据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农民的承包地、房产、畜禽不能做抵押用以贷款,担保物品种类较少成为制约农户取得贷款的“瓶颈”。建议出台政策,如规模养殖厂可以发放50年土地使用证等有效证件,促进农民承包田、房屋、圈舍等农村资源加快转化为金融信用,有效解决畜牧业融资难、难融资的问题

  (三)在污染治理上抓住源头。从养殖场(户)入手,从根源上解决畜禽污染问题。一是是本着不渗透、不外漏的原则建立堆积发酵场发酵还田。二是政府加大投入扶持规模养殖场进行治理,建立大型沼气池有条件的建立有机肥生产场,同时对使用有机肥的用户进行补贴。三是在“储存、运输、加工、利用”上全盘考虑,政府各部门之间积极协调,把畜牧污染的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就德惠市来说,畜牧部门好不容易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把堆积的粪污还田,但交通、城管等部门,对运输车不是罚款就是扣押。

  (四)正确处理好矛盾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以散养为主的关系。在发挥散养对满足农民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适度规模饲养面,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农户健康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二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畜牧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开发资源来实现产量增长,通过保护环境来保障可持续发展。种养结合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循环生产方式,有利于养殖业充分利用农作物,降低养殖成本,也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三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与加工和现代物流的关系。规模养殖的发展势必扩大对工业饲料的需求,并促进加工业从过去被动发展的“工业依附型”向主动发展的“市场主导型”转变,从而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四是适时把握生产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势头看,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较往年增加数量多,特别是万头养猪场的建立。在家禽发展上,要借鉴以温氏带动模式的养殖大户增多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化运行机制建立的步伐,逐步扩大畜禽保险面,降低养殖风险。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遇,瞄准市场,加快畜牧生产发展,提高生产规模和生产档次,积极抢占市场。五是抓住畜牧业发展和政策平台与机遇的关系。一是政府重视,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农民增收的欲望,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元素。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近年来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畜牧业规模养殖效益突出,来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规模养殖,为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张宇霄)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