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浙江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样本”
发布时间: 2015-05-04 04:54:00 来源: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如今已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这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是中国首个生态县,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这里是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里,是我国2012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唯一获得者;这里,还是我国美丽事业建设的一个源头。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其中有这里美丽乡村的起源烙印、实践模式。

  她,就是安吉县。

  独辟蹊径生态路

  安吉,地处浙江西北部,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气净、水净、土净,堪称“三净”之地。森林覆盖率达71%,植被覆盖率75%,这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是“我国首个生态县”。

  “为何走生态立县之路,安吉有过惨痛的教训。”县委书记单锦炎说,上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开始走“工业强县”之路。一心致富的安吉人,大兴工业,砍竹造纸,下河采砂……

  90年代末,安吉一跃成为小康县。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清澈的河溪变成了酱油色,冒着浑浊的泡泡。尤其是西苕溪,被称为太湖流域的生命之源,由此安吉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痛定思痛。安吉人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理性的认识推动崭新的实践。全力开展环境整治“零点行动”。先后关闭了3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了有30年造纸历史、规模和税利列全县之首的孝丰纸厂。

  2000年,安吉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2003年,顺应全省开展的“千万工程”,安吉又进一步全面展开生态县建设。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安吉县力拔头筹,夺得“国家生态县”桂冠。

  尝到甜头的安吉县,顺势而上,于2008年率先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4个方面,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模式的新篇章。

  经5年的扎实努力,安吉取得了惊人的佳绩。“全县187个行政村,已完成美丽乡村创建179个,创建覆盖面达到95.7%!”县农办主任邱竞明自豪地说。

  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美丽乡村,成为继“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安吉的又一张国家级金名片。

  去年9月,安吉以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出色的人居环境,折服了世人——“评委们一致认为,安吉是这个世界上最绿的城市之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喜讯,从意大利传来,安吉沸腾了!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安吉,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万紫千红春满园

  短短几年,安吉发生全新嬗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创造了各方羡慕的“安吉模式”。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县长王树说,不搞大拆大建,尊重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的原始美,营造了一个个地域品牌。

  报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镇。全镇10个村,按不同地势和山水环境,进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的设计。已形成了“山水统里”、“石岭人家”、“田园洪家”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村。“家园”与“田园”、“自然”与“设计”相协调,实现村村是精品、户户是新景、处处是美景。

  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建设美丽乡村,尤其要挖掘和继承本土的优良传统,培育有时代特点、本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地域品牌展现了浓浓的人文特色。生态博物馆与村落文化,串起了一个个“精品村”。

  竹文化生态博物馆,百万亩竹海绿浪翻滚;白茶生态博物馆,十万亩白茶苍翠欲滴;生态能源博物馆,矗立高山之巅让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亚洲第一”……山峦秀水间,安吉生态博物馆群覆盖全县,由1个中心馆、12个专题生态博物馆和26个村落文化展示馆组成。

  “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安吉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县农办副主任程琦告诉笔者,这一理念上升为全县发展的总目标,全部工作的总载体,全域追求的大品牌。在县委县政府的“顶层设计”下,便是科学具体的理念实践。

  坚持城乡统筹,立体同步推进。城乡融合,以“城”为核心,做美优雅竹城。以“镇”为重点,做亮风情小镇。实施东育、南优、西进、北拓和中间提升五大工程,立足小镇原有的生态优势、乡土文化、风物人情,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精心打造“人文鄣吴”、“休闲报福”、“秀美山川”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风情旅居小镇集群。

  经营村庄新跨越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为了美丽而美丽,增加老百姓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才是美丽乡村的落脚点和归宿。

  溪龙乡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地之一,农民收入的90%来自白茶。然今夏罕见的连续高温,让部分茶农吃到了苦头。高温过后,县里已着手对自然条件差的茶园展开生态化改造,套种经济林,修复生态植被,完善水利设施,培训农技实用人才。通过生态化改造固本培元,是经营村庄的一项内容。

  “经营村庄是篇大文章,安吉以产业为基,为着集体增收、村民共同富裕,它把美丽乡村建设又提到了新的更高层次。”原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赞扬说。

  “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经营,安吉建成并提升了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白茶飘香、昌硕故里4条精品观光带,串起六大核心区,形成了‘一环四带六区’的整体格局。”单锦炎总结说,蓬勃兴起的农家乐,又成安吉的一个特色景致。

  正致力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

  “秀美山水可饱眼福,农产品可用于果腹,倘若能巧加创意,就可蝶变为‘美丽经济’,吸引城乡游客休闲养生、观光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余振波认为,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蝶变,经营村庄就是个法宝。由此新衍生的养老产业,就是典型一例。

  “养老”这一夕阳事业,在安吉成了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横山坞村,便有个日趋闻名的“故里炊烟异地养老基地”,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的大量“候鸟”老人前往休闲养老。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让安吉收获多多,实现了民富县强的多赢目标。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安吉,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他们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科学经营全县乡村,统筹规划,扬长避短,闯出了一条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

  实现“美丽”安吉的同时,还要成为“幸福”安吉。9月23日,安吉再先行了一步:参考不丹王国,公开发布了“安吉幸福评价指数”,标志着安吉正致力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到2016年,率先全面建成中国美丽乡村,建成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延伸〗

  美丽乡村就是“绿富美”

  近年来,安吉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为契机,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逐步走出一条既符合生态文明特征,又体现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从而被列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示范县。其实,美丽乡村就是“绿富美”。

  绿:据介绍,截至目前,安吉全县已建成20余条绿色生态长廊、4条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省道、县道绿化率达到100%,乡道、村道绿化率达90%以上。安吉公路三季见花、四季见绿。

  富:安吉坚持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路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环境变美了,人们又靠“美丽”来经营乡村,达到了村强民富。2012年底全县农家乐达到658家,年均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收入6.1亿元以上。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示范区面积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5个,面积34.4万亩。自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0%。

  美:经过几年的建设,安吉县成为我国第一个以美丽乡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示范区,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农村环境质量和环保意识大大提升。

  美丽乡村绝不是昙花一现,它要永远保持美丽!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