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工作成果
辽源市龙山区:打造为民服务新样板
  • 时间:2025-04-02 07:11
  • 来源:

辽源市龙山区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与井然有序的办事窗口令人眼前一亮。墙面展板清晰展示着调解职能,服务台工作人员热情询问来访者诉求,随后引导至相应窗口。

在陈素娟个人调解室,陈素娟面带微笑与当事人交谈,耐心倾听后给出解决方案,矛盾双方和和气气离开。

近年来,辽源市龙山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强化综治中心建设,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打造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新体系

该综治中心依据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科学划分出一楼诉求受理区、二楼综合解纷区、三楼审判仲裁区。“一楼办小事、二楼办大事、三楼能定事”,该中心大厅的宣传语形象地概括了为群众“一站式”解决诉求的处置方式。

龙山区综治中心外部与区住建局、人社局毗邻,内部机构设置上,相继引入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信访局、劳动仲裁、人民调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机构和团队,采取“专职机构+派驻机构”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五调联动”,让群众诉求能够“一站式”受理、处置及反馈。据龙山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罗凤宝介绍,该综治中心采用 “268+N”模式,设置多个服务台、窗口及功能室,并配备特色调解室。在此基础上,构建渐进式解纷模式,根据矛盾纠纷的复杂程度,在不同楼层分类处理,从前端化解“微纠纷”,到多元化解“大纠纷”,再到终端解决“疑难纠纷”,层层递进,确保各类矛盾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线上,辽源市龙山区综治中心通过“四进驻”模式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调解”开展“云调解”,让群众“零跑腿”。

线下,该中心依托综合治理信息平台,统筹28个部门资源,推动各类调解有效衔接。其中,检察官联络室、劳动仲裁调解室、信访调解室等发挥各自职能,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审判仲裁庭则对调解未果的纠纷进行判决或裁决,通过诉源治理“1+3”解纷新模式及“线上委派+线下联动”模式,实现速裁快审,大大缩短了案件审理时长。

此外,陈素娟个人调解室和王阳初心心理疏导咨询室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前者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化解大量纠纷,后者通过心理疏导预防极端事件发生,并创新“两师一调”解纷模式,提升调解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龙山区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新模式成效显著。对群众而言,以往“多头跑”“往返跑”的难题得以解决,遇到问题能在综治中心找到说法,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对部门来说,“四率”评价机制增强了其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动性,工作效率和作风明显改善,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

“从治理协同性上看,中心统一受理、交办、督办群众诉求,不仅提高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还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同时,通过市区两级综治中心联动,解决了区级行政职能不全的问题。从工作实效性方面,自2020年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大量网格上报事件和群众诉求得到高效处理,全区信访接待量和民商事诉讼案件受理量逐年下降,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激化、不上行’的良好态势已初步形成。”该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谭丽丹自豪地说。(祖维晨)

责任编辑:王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