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随着人们金融意识的提高,数字化金融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0亿元,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长春新区作为东北地区的新兴城市,具有较大的金融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该数字金融平台将集成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起一个数字化金融服务生态圈。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卡、贷款、投资理财、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平台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1.1.2 市场前景
(1)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年11月1日发布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67万亿元。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54.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5.5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3.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61万亿元,同比少增2.1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8.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末高2.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16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6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4.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比上年末高5.1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9万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业1中长期贷款余额3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08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
2023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95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65亿元,同比增长10.1%。助学贷款余额1651亿元,同比增长23.6%。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前三季度累计发放7145亿元。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9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96和9.1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2.45、7.27和4.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6.2%和42.3%,比年初分别增加2.74万亿元、1.73万亿元和1.16万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6%,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比年初增加5681亿元。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63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
2023年三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3061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高3.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7112亿元,同比多增2077亿元。
(2)保险市场
保险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2019-2021年,我国保险业的保单件数分别为495.4亿件、526.3亿件和489亿件。2022年全年保险业保单件数达554亿件,同比增长13.27%。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保险行业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695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保险赔付支出为15485亿元,同比下降0.79%。预计2025年,全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将突破50000亿元。
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之一,保险产品的长久期特性,使得保险更为倾向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自2012年的6.9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5.05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速为13.76%。保险资金配置仍保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多元化配置的结构。其中债券102530亿元,占比40.9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1829亿元,占比12.71%;银行存款28348亿元,占比11.32%。
(3)数字经济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51.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88%。数字经济增速达14.07%,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关部门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6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50%。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链包括数字产业设备建设(即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化数字、数字化管理。
1.数字产业设备建设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光模块、基站、光纤光缆、网络工程建设、网络优化与运维。现阶段,我国数字产业设备建设代表企业包括通宇通讯、武汉凡谷、瑞谷光网、创和通讯、宜通世纪、三维通信、深南股份等。
2.数字产业化包括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我国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9.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3%。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26%。现阶段,我国数字产业化代表企业包括旷视、海思半导体、中芯国际、深南电路、金山云、阿里云、正元智慧等。
3.产业化数字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智慧农业、数字货币。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0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4%。现阶段,我国产业化数字代表企业包括蓝思科技、绿盟科技、富士康、福耀玻璃、均胜电子、东软集团、阿里巴巴、京东、神州信息等。
4.数字化治理则包括但不限于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建立相关制度,加强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教育,规范经营行为,实行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提高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渐进有序减少碳足迹,最终实现运营的碳中和。
2022年2月发布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对金融监管的支持。
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1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规划中提出了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发展原则,强调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数字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场景感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慧金融新业态;运用科技手段有序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优化金融产品供给,弥合地域间、群体间、机构间的数字鸿沟。
(2)产业优势
为了加快数据开发及应用,长春市积极推进“一基地、两中心”建设。
其中,“一基地”即长春大数据深加工基地,面向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承揽大数据深加工业务,数据产品正不断生成。
“两中心”即长春算力中心和长春数据交易中心。长春算力中心填补了长春市大规模高性能计算能力的空白,目前算力为“5P超算+100P智算”,远期算力将达到“10P超算+300P智算”。长春算力中心将加入全国智算网络,立足吉林,辐射全国。
长春数据交易中心搭建了大数据交易平台,挂载服务产品59个,正积极破解数据确权、定价等难题,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机制。在这些硬核支撑下,长春数字经济成长有了源源不断的“养料”。
长春市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推进数字化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搭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市民卡等应用,为惠民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支撑平台建设,现已实现在线服务事项超千项,市本级政务服务双办率达99%,零跑动事项占73%,125类涉企主题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3)区位优势
长春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10月13日,长春国际港暨中欧班列(长春—汉堡)正式开通。长春国际港依托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是东北最大的一级铁路综合物流基地。长珲城际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相继开通,形成长春站、长春西站两个铁路客运主站。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为民用4E级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东北亚航空枢纽门户、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我国主要建设的干线机场,龙嘉机场一期、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建成2座航站楼、1条跑道,累计运营航线150条,通航城市73个,初步形成了辐射国内、布局东北亚、连接东南亚主要国家和俄罗斯地区重点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
长深高速、珲乌高速、京哈高速、长长高速等在长春市交汇,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长春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长春一小时经济圈连接长春市九台区、岔路河镇、长春市双阳区、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怀德镇、农安县、德惠市等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春、吉林及周边市、县企业发展和孵化的重要平台。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数字金融平台、数据中心、实验室等。
预计每年可为1000万用户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36768.65万元,利润161030.60万元,投资回收期8.2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6.10%。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的长远利益、市场潜力巨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并对长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能带动就业1500余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长春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新区数字经济及新能源产业招商部
地址:长春市龙湖大路5799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定位要求。新区下辖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国家级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肩负在吉林省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长春市“六城联动”战略部署中“打先锋、站排头”的重大责任。长春新区上下正秉承着“奋斗、创新、诚信、超越”的精神,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创新突破,向着创新开放、集约高效、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新区目标,阔步迈进。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逯
电话:18501651905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电话:1570431793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