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长春海关副关长苏英华介绍了有关情况,长春海关综合统计处处长曾平、长春海关关税处处长张占军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国际在线、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北方法制报、吉林电视台、新文化报、吉林日报等13家媒体近17名记者参会。吉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杨红军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杨红军: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2018年全省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可喜增长。长春海关充分发挥新海关新职能作用,不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不断优化服务,积极支持我省对外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长春海关副关长苏英华先生,他将为大家通报201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的有关情况,以及长春海关2018年支持吉林省开发开放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长春海关综合统计处处长曾平女士、长春海关关税处处长张占军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长春海关副关长苏英华先生介绍情况。
苏英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全省两会即将召开的时候,和大家见面,在此,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长春海关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我们发布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201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有关情况,二是通报长春海关2018年支持吉林省开发开放工作有关情况。
一、201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情况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全省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可喜增长。据海关统计,2018年吉林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62.8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8.6%,其中,进口1037亿元,增长8.5%,出口325.8亿元,增长8.8%。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长春市、吉林市增速高于全省,延边州降幅持续收窄。长春市、吉林市进出口分别增长10.7%和 22.3%,均高于全省,延边州下降4.6%,降幅再次收窄4个百分点。
二是一般贸易占近9成且保持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6%,占进出口总值的87.5%;加工贸易增长4.2%;保税物流下降51.2%;边境小额贸易下降38.1%。
三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均保持增长,对俄增速较高,对日微降,对韩仍呈降势。对欧盟、东盟分别增长5.3%和14.4%;对日本微降0.8%,对韩国下降7.3%。此外,吉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为俄罗斯,东盟和欧盟部分国家)进出口增速为13.6%,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7.9%。
四是外商投资企业微增,国有企业快速增长,私营企业微降。外商投资企业微增0.8%,国有企业增长30.1%,私营企业微降0.3%。
五是机电产品进口占8成以上,农产品进口增速回落。机电产品占进口总值的81.1%,增长7.2%,其中,汽车零配件进口下降1.4%,汽车进口增长29.5%。农产品增长54.8%,增速较上月再次回落13.3个百分点。
六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农产品出口下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6.9%),占40.2%,其中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均增长。农产品出口下降9.2%,占22.2%。
二、长春海关支持吉林省开发开放情况
2018年,长春海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新海关新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我省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海关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支持“长满欧”中欧班列稳定运行,监管进出口集装箱11658箱、货运量8万吨、货值36.8亿元。支持珲马铁路增量运行,监管进出口货物299万吨、增长20%,货值15.9亿元、增长56%。支持“珲春-扎鲁比诺-中国南方港口”内贸外运航线获批通航。
二是支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海关验核证件数量从86种减至46种,实现78项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只跑一次”。推进贸易便利化,完成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三分之一工作任务,12月份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7.61小时、压缩54.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72小时、缩短71.2%。加大“单一窗口”推广力度,进出口货物申报应用率达100%。落实铁矿石等5种大宗资源性商品“先放后检”措施。
三是支持开放平台建设。长白、沙坨子、古城里、集安公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长春整车进口口岸获批,长春兴隆铁路、安图双目峰及防川码头临时对外开放,珲春综合保税区、延吉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并进入验收前准备阶段。复制推广保税展示交易、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自贸区创新制度取得新进展。
四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3项税则调整建议被采纳,用好用足原产地、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为汽车、农产品等重点企业降低税负6.4亿元。支持边境贸易发展,推动表芯等出境加工业务快速增长。支持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长春市获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开通跨境电商业务,共监管进出口包裹514万件,货值1.83亿元。完成4家AEO高级认证企业重新认证,新增出口食品对外注册企业7家。
杨红军:
感谢苏关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代表的媒体机构。
国际在线记者:请问曾处长,2018年全省进出口实现了较好增长,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
曾平:据长春海关分析,2018年进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大。2018年,吉林省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2%,是拉动吉林省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受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降税政策利好推动,汽车进口自7月起呈增长趋势。2018年全年,吉林省汽车进口176.3亿元,增长了29.5%。此外,金属制品进口增长21%,电器及电子产品增长21.9%。
二是大豆等重点产品进口增长助推进口整体增长。以大豆为例,2018年吉林省大豆进口量增长6.8倍,进口值增长6.9倍。
三是进口降税政策刺激进口增长。7月1日起,我国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降税政策刺激作用显著,除汽车进口增长外,消费品进口增长明显,其中上半年进口9.6亿元,增长21%,下半年进口15.4亿元,增长66%。
出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一是中车集团对澳大利亚轨道客车项目今年集中交货,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二是对伊朗、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市场出口扩展,拉动汽车出口整体增长。三是随着国际需求增长,石墨电极等产品出口激增。
新文化报记者:刚才发布人讲到,国家降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的刺激作用显著,请问张处长,长春海关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占军:长春海关积极落实国家各项降税政策,通过对吉林省汽车产业、高速轨道客车和水海产品等重点行业开展税政调研,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降低进口税率或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建议。两年来,长春海关累计提交税则调整建议32条,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10条,我省相关行业进出口贸易量显著提升。以帝王蟹为例,长春海关提交的降税建议于2018年初被采纳实施,进口关税税率由14%降至7%。受此良性刺激,2018年我省进口帝王蟹增长2.36倍,企业实现降税近6000万元。
另外,长春海关积极推广“汇总征税”、“自报自缴”、“关税保证保险”等税收征管方式改革措施,2018年关区报关单“自报自缴”率达62 %;“关税保证保险”试点开展以来,我省保险行业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税款担保额度已达5600万元。这些举措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通关环节成本,为我省外经外贸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我省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助推器。
中国吉林网记者:2018年长春海关在支持吉林省开发开放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请问苏关长,2019年,长春海关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支持地方开放发展呢?
苏英华:2019年,长春海关将主动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在海关总署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积极支持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支持吉林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积极开展税政调研,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积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长春市释放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优势,全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珲春等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优化外贸营商环境。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开展新一轮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提高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推广关税保证保险改革等系列改革措施,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进一步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落实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要求,加强“互联网+海关”建设,落实“只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支持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新建四平海关、白山海关、辽源海关、长白山海关筹备工作,实现全省各市(州)海关机构全覆盖。推进完成长春市汽车整车口岸验收,支持长春市打造东北进出口汽车销售中心。支持长春市申报药品、水生动物等进境指定口岸。支持集安公路等新验收口岸建设,推动兴隆铁路、安图双目峰、防川码头口岸延续临时开放。支持长春、延吉空港口岸新增航线。
加强进出口分析预警。立足“数据+研究”,加强宏观经济研究和外贸形势分析,提高统计监测预警水平,充分发挥政策咨询服务职能。
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发展,支持“长满欧”、珲马铁路、内贸外运跨境运输航线增量运行。
促进综保区升级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综保区开展专题调研,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整合优化特殊监管区域,指导做好珲春综合保税区、延吉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验收准备工作。继续做好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在综保区内率先实现推广应用。
守望都市记者:请问曾处长,2018年吉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的具体情况及未来趋势?
曾平:2018年吉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80亿元,同比增长13.6%,高出全省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达到27.9%,比2017年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8.1亿元,增长4.3%;进口281.9亿元,增长17.2%。
最活跃的市场是俄罗斯,进出口62.4亿元,增长61.9%,占沿线国家进出口的16.4%,已成为吉林省第四大贸易伙伴;其次是东盟成员国,增长14.4%。
最大的市场是欧盟成员国,进出口190.4亿元,增长7.7%,独占半壁,达到50.1%。
国有企业强劲增长29.6%,占比达38.8%,使其规模与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拉近,只有3.8个百分点之差。
来自匈牙利、捷克、波兰及泰国的汽车零配件、来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汽车及来自俄罗斯的煤炭等商品不断丰富着吉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同时以汽车及零配件、摩托车为主的省内机电产品也源源不断的输往沿线各国。
未来,随着中俄双方高层互访的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还将继续升温,吉林省对俄经贸发展将迎来更好机遇。同时,随着“16+1合作”等我国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的不断深化,沿线各国发展规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也将拉动吉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增长。
杨红军: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