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12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教育厅为大家介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有关情况。
12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教育厅为大家介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有关情况。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五场。
我们邀请省教育厅厅长张洪彬先生,为大家介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有关情况。共同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教育厅总督学刘青川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单联成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省教育厅厅长张洪彬先生介绍情况。
省教育厅厅长 张洪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重大民生。
吉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吉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2%,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7%,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4.3%,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
二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和“阳光分班”改革,优质高中75%招生指标到校,96.8%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培养单位、教育层次、公办民办全覆盖,五年累计资助785万人次。12个县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受益学生超过84万人次。“十四五”以来,累计规划投入资金91亿元,支持2289所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三是高校支撑振兴发展更加有力。实施大学生留吉兴吉行动,五年累计留吉大学生59.7万。省级科技奖69%来自高校,2023年获国家科技奖3项其中有2项由高校牵头主持,其中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1所高校53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五个学科进入千分之一,吉大化学进入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成为世界顶尖学科。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推动“公参民”学校改革,新增优质中小学公办学位近7万个。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新高考改革首考平稳落地。
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更加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新阶段,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跃升,更好地服务振兴突破。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其中涉及教育领域改革任务32项,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立足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改革单列一节部署,明确了四位一体发展的改革任务,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三者之间联动机制,统筹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衔接,体现了吉林特色和实际,也体现了对教育改革的高位统筹和整体性谋划。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教育综合改革任务都是奔着问题去的,有些是针对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实施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支持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有些是回应群众呼声和急难愁盼,比如完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政策,实施“长幼随学”;有些是以机制创新破解体制障碍,比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等,坚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针对性。
三是以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以关键性改革举措作为切入点,推动解决全局性问题。比如以体育为突破口,完善冰雪运动进校园、进课堂机制,保障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以此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以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为牵引,成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和教师队伍一体化培育,以此推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等。充分发挥改革的示范性引领性,以点带面,纵深发力,推动教育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11月15日,我省召开了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再部署。省教育厅将统筹抓好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系统梳理17项牵头和15项配合改革任务,细化68项改革举措,逐项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优先级,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预期标志性成果。坚持以改革开路、以改革破题,以改革精神抓改革,朝着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扎实迈进。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机制。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和教师队伍一体化培育,让老师乐教善教,让学生爱听爱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大中小学“润心行动”,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全覆盖。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完善冰雪运动进学校、进课堂机制,让孩子们在冰雪运动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黄大年人民教育家精神,推进东北师范大学郑德荣学院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国培”“省培”计划,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二是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需求,深化县域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布局、促进公平、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优质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组团式”交流。完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政策,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统筹优化教师管理与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真正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办园占比,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在人口流入地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高中,深入实施高中托管帮扶项目,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提质扩容,满足学生入学需求。
三是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实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教育项目资金,支持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工程,用五年时间补齐高校硬件短板,更好满足优质本科扩大规模需求。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以国家战略和吉林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超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优化大学科技园发展机制和运行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协同培养项目,培育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近期,省教育厅印发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社会比较关注,请问省教育厅将如何推动实施?
省教育厅总督学 刘青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是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办法,也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力抓手。
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全省已组建172个教育集团,覆盖763所义务教育学校。计划到2026年,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重点从4个方面推动。
一是统筹组建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作用,组织优质校与新建校、薄弱校、农村校组建紧密型的教育集团,盘活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坚持均衡配置,共享共赢,推动校际间紧密合作,真正实现一体化“捆绑式”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
二是加强校长教师交流。优质均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而集团化办学改革最核心的环节就是校长教师交流,就是由牵头校向成员校派出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实行组团式帮扶,传授经验,示范引领成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研究。集团内协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开展跨校集体教研,统一教育教学理念,协作开发、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课程教学体系和优秀教学成果,不断优化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教育集团的教学质量。
四是推动校际资源共享。牵头学校对集团内各成员校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统筹,建立资源共享制度,促进集团内教育资源的多元供给和高效使用。比如,各学校的文体场馆在集团内进行共享,推动校际合作交流,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省教育厅将持续发力,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吉林日报记者: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上,印发了《吉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请省教育厅介绍一下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省教育厅副厅长 刘学军: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是高等教育。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推动吉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考虑,省教育厅研究起草了《吉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拟以三年为周期,强化资金统筹力度,项目化实施若干工程。到2027年,在关键指标上实现“257、双倍增、一改善”目标,即新增博士学位授予高校2所,新增本科高校(含职业本科)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7个。“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倍增,高校办学条件基本改善。行动计划提出10项重点任务,我重点介绍3个方面。
一是实施高校办学条件改善行动。坚持多措并举、一校一策,用五年时间补齐高校硬件短板,特别是加大高校学生宿舍改善力度,对现有宿舍,支持高校实施更新改造,对新建宿舍,鼓励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研究生两人间标准规划建设。逐步解决床位供应不足,环境有待提升,功能单一问题,更好满足在校大学生持续增长的需求。同时,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改造,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是实施优势特色学科攀升行动。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重点支持一批学科瞄准一流学科建设核心关键指标,开展培育攻坚,新增若干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扩容行列。支持推动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科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升级进位。支持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能力。
三是实施服务发展能力提升行动。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强一批国家部委科研平台,建好吉林大学仿生未来技术学院、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等9个国家级示范性特色学院。建强400个一流专业,新增100个急需紧缺专业,推动100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建设吉林高等研究院。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行动计划,我们将加强资金统筹,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加大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支持力度,项目化、工程化推动任务落实落地,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教育强省建设蓄势赋能。
香港商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请问省教育厅如何组织实施?
省教育厅副厅长 单联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去年5月31日,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手段,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举措,也是纵深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目标是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动学校更好地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功能,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具体从以下4个方面推动:
一是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在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基础上,1-2年级每周增加1节体育活动课,3-9年级每周增加2节体育活动课,可以合班或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进行。全面实行课间15分钟制度,鼓励布置体育作业。严禁以“确保学生安全”等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
二是配强体育师资。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通过与高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建立到校助教助训、体育教师“走教”、优化调配体育教师课时、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确保体育课教师配备到位。
三是提升课程质量。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掌握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学校体育赛事和普及性体育运动,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
四是建强场地设施。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和改扩建工作,努力提高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配齐配足体育设施设备器材。推广“活力操场”经验,引导学校通过走班选课、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特色活动等方式,提高操场、体育馆利用率,保障学生在操场全时段有序活动。
总之,省教育厅将全面推动和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让孩子们多沐浴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在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
中国日报记者:近年来,我省校园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师生、群众对冰雪体育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请省教育厅介绍一下校园冰雪运动的相关情况。
省教育厅厅长 张洪彬: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冰雪运动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文件,支持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吉林是冰雪大省,发展校园冰雪运动有先天基础、有现实优势、大有可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冰雪运动。
近几年,省教育厅大力实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行动,校园冰雪运动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57所,1824所中小学校开设了冰雪体育课程,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65%。出台了“寒假第一周为雪假”的政策,鼓励学校布置雪假作业。开发了一批冰雪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遴选了100个冰雪研学基地、10个冰雪研学营地。2023-2024年雪季期间,吉林首次承办了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来自29个省份、217所学校的6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相聚吉林,体验冬季“粉雪、静风、雾凇、温泉”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完善冰雪运动进学校、进课堂的政策机制,以课程普及、特色校建设、赛事牵引、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行动”,形成吉林学生人人爱冰雪、人人会冰雪的生动局面,建设校园冰雪运动先行省、示范省,助力吉林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
一是在推动冰雪运动课程普及方面求实效。加大力度推进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冰雪教学和课外活动,2025年底前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冰雪体育课全面普及。将冰雪运动纳入中考体育测试选项,引导带动孩子们至少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2026年底前,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冰雪运动专项培训全覆盖。建成10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00间校园冰雪运动训练室,支持学校自浇冰场,保障学校多场景、全季节均能开展冰雪运动(含替代项目)的教学及训练。
二是在冰雪竞赛及活动方面求突破。今年,我省第二年承办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共设7类项目18项赛事,实现了大中小学全覆盖。将有8000余名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和2万余名家长到吉林参赛、观赛和旅游。同时,我们将配套举办中小学生高山滑雪、速度滑冰等多项省级冰雪锦标赛。欢迎各位记者朋友亲临比赛现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深入宣传报道,展示吉林冰雪文化的良好形象。
三是在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主动对接吉林“大冰雪”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冰雪学院建设,支持高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建设一批一流冰雪专业,打造一批优质课程。坚持产业与教育深入融合,深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冰雪旅游产教联合体”、共建一批冰雪领域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定制班、订单班,建好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高校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
总之,我们将持续组织开展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行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欢乐,把校园冰雪运动打造成吉林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新闻社记者:普通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有的县域高中基础薄弱,教学水平还不高。请问省教育厅将通过哪些举措,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总督学 刘青川:
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针对吉林县域薄弱高中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开始,省教育厅开始实施“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组织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以及省内35所优质高中,对全省87所薄弱高中进行托管帮扶。经过二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比较明显。今年,87所薄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83%,比2023年高出11个百分点。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深化托管帮扶举措,在学校管理、教研指导、课程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提升薄弱高中管理水平。指导薄弱高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持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是加强教研指导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师范类高校专业优势和优质高中示范作用,建立常态化教研指导机制,每月开展1次网络集体教研,每月组织专家团队到薄弱高中开展教学指导,现场把脉问诊,开方送药。组织薄弱高中的干部、教师到优质高中进行跟岗学习,多学本事、多长见识,不断提升薄弱高中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力争每年跟岗学习人数不少于300人次。
三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指导薄弱高中不断完善课程实施规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健全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薄弱高中开发和丰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高校专业特点,合理选科选考。
省教育厅将持续实施高中托管帮扶项目,不断提高薄弱高中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吉祥新闻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请问省教育厅,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过程中,如何通过学科专业调整,推动高校服务吉林全面振兴?
省教育厅副厅长 刘学军: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和承载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吉林是高等教育大省,对接吉林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必须与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走好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相适应,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教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按照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省教育厅将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新设一批我省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撤销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紧缺学科专业布局。协调推进哲学、历史学等文科学科专业建设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设10个左右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建10个左右基础学科校际联合体,建好50个左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打破学科壁垒,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储能技术、碳纤维、氢能等为重点,布局培育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二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加强现有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标杆学科。重点培育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科冲击一流学科。启动新一轮“双特色”建设,建设一批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特色学科专业集群。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力争在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培养机制、内容方法、理论实践等方面取得突破。围绕吉林重点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
三是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坚持高校自主调、政策引导调、市场供需调相结合,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产业人才需求联动机制,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完善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