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12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工信厅为大家介绍“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12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工信厅为大家介绍“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七场。
我们邀请省工信厅厅长宋刚先生,为大家介绍“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共同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副厅长宋晓辉先生,省工信厅党组成员、省手工联社副主任孙一明先生,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穆可桢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省工信厅厅长宋刚先生介绍情况。
省工信厅厅长 宋刚: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审议通过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改革任务。
作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责部门,全省工信系统将在具体改革实践中,严格按照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从小切口破题、向大纵深发力,制定好推进工信领域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一个一个突破,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信领域改革任务落实。
一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推动化工产业“减油增化”,实现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推动装备转型智能装备,巩固提升电气装备等领域优势;推动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碳纤维应用领域,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融合发展;推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医药新业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低空装备等未来产业应用新场景,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增强企业转型投资信心和决心,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项目建设。加强培育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数字化示范车间,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目前,累计培育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认定4个省级未来工厂、27个省级智能工厂,5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推动产业集群头部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二级节点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上云用平台。
三是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机制,重点培育先进汽车制造、碳纤维、玉米生物工程制品等“十大集群”,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集群错位发展、梯度培育的新格局。目前,长春市汽车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产业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目前,累计培育47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十四五”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6%。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和保险补偿政策,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是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细化落实“六大工程”,建立常态化的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政策协同机制,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全省制造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备力量。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荐工作,推动长春市和吉林市全面铺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带动其他地区跟进建设。深入实施金融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吉林省服务基地的作用,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今年,国家出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吉林省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接下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企业的“智改数转”?
省工信厅厅长 宋刚:
吉林省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起步较晚,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去年5月4日,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提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以政策为牵引,激发企业转型热情。今年,我们进一步丰富强化“智改数转”奖补政策,与国家“两新”“两重”政策充分结合,大力支持企业上马“智改数转”项目,推动1000个以上重点“智改数转”项目加速建设,支持一汽集团数字化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政策资金3.17亿元,金赛药业等37个数字化改造项目获得4.9亿元,有力增强企业转型投资信心和决心。
二是以标杆为引领,引导企业敢转会转。今年,我们以强化标杆建设为重点,着重引导同类企业“看样学样”,累计培育一汽解放高端重卡等4家省级未来工厂,吉林玲珑轮胎等27家省级智能工厂,广泽乳业等50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带动11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分阶段实施数字化转型。
三是以服务为中心,保障企业要素对接。今年,我们进一步强化精准把脉,做优服务,组织召开各类数字化转型对接会30余场,培训企业高管近2000人;组建10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一对一”巡回诊断企业超500家,精准指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2025年,是我省“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更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档加速”的关键年。省工信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遴选优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二是加大对“智改数转”项目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指导,专项支持车间、工厂、企业三个层面系统建设“智改数转”项目。三是持续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继续培育认定一批示范工厂(车间),分行业推动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构建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梯度改造提升机制。
中国日报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实施意见》里提到健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机制,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落实举措?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省手工联社副主任 孙一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吉林省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抓手。2023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培育先进汽车、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医药健康、特色食品等“十大集群”。围绕健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机制,省工信厅将做好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策集成。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和奖补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集群运行监测制度和集群发展评估体系,开展集群发展指数研究,加强对各地工作引导。
二是强化重点推进。聚焦“十大集群”建设方向,实施梯次培育行动,项目化、工程化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碳纤维、玉米生物工程制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集群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长春市汽车集群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强化上下联动。引导各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结合实际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卫星制造、人参精深加工、光电信息等特色集群,组织开展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以赛促强,推动低能级集群向高能级集群不断跃升。
四是强化服务能力。鼓励引导集群依托龙头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发起成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在推动项目落地、技术交易、产业链融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逐步构建政府引导、机构协同、治理方式完善,服务环境一流的集群发展良好生态。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请问吉林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省工信厅副厅长 宋晓辉:
我省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优质“种子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级梯度培育,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7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
下一步,围绕推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梯度培育工程。多领域多渠道做大基座,在农业、工业、住建、商贸、文旅、能源6个领域再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孵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深入挖掘一批符合培育条件的优质“种子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二是抓好创新提升工程。充分利用长春市、吉林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契机,重点推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组织一批对接活动,营造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的浓厚氛围;开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培训;总结推介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和实践案例。
三是抓好金融服务工程。充分发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信贷直达机制作用,会同省委金融办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真正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一批新增贷款。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吉林省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作用,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
四是抓好创业孵化工程。开展“创业导师走进孵化基地”活动,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推动孵化园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把优质企业的底座做大。举办“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五是抓好人才培育工程。协同相关部门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研究制定企业类人才分类定级评价标准,逐步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推行。
六是抓好公共服务工程。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枢纽平台组建全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为企业开展各类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汇聚各类优质服务资源,深入企业、园区、集群,开展“一起益企”系列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吉祥新闻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请问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吉林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 穆可桢:
医药产业是我省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疫苗、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医疗器械领域的体外诊断、基因检测,中药领域的道地中药材、现代中药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推进医药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实现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跃升。
一是立足传统优势,加快企业壮大。充分发挥我省药用资源丰富优势,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人参、鹿茸等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和科学开发。顺应国家医药政策调整方向,出台医药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推新品调结构。加强跟踪服务和要素保障,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推动企业新品上市。加快重点企业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成果转化。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抢抓我省开展聚力攻坚新机遇,充分发挥省级科技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研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孵化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加快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种、潜力品种和创新品种。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和创业投资者,鼓励企业外包研发、引进关键技术或购买核心专利在本地转化。支持大品种二次开发,推动已上市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临床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使用时间较长的院内制剂开发上市。
三是发挥政策引导,加快数字化转型。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我省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新机遇,进一步提高企业转型升级认识,组织医药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专项支持,做好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四是强化产业布局,加快企业集聚发展。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区一基地”双核心、敦化等4个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为基础,突出现有医药集群主导特色,聚焦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集中推进现有项目,谋划部署先导项目,形成有梯队、有支撑的滚动项目库,切实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推动一批医药大项目加快建设,以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为抓手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在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基础上,指导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引进域外企业项目落地,扩大医药产业集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请问吉林省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省工信厅副厅长 宋晓辉: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工业遗存。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黄强书记在赴基层调研时,也多次就工业遗产保护、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做出指示要求。围绕工业遗产管理保护和利用,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开展分级认定。推动长春电影制片厂、夹皮沟金矿两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工业遗产称号。今年年初,我省启动了首批省级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共认定长春拖拉机厂等10个赓续红色基因、见证工业发展、传承工业精神的省级工业遗产。同时,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协调联动、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是推动法制化建设。参与《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制定,从立法高度对包括工业遗产在内的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规定。制定出台《吉林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并指导吉林市制定《吉林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推动吉林市工业遗产纳入法制化管理进程。
三是拓展保护利用模式。依托重点工业遗产资源,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探索“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模式。推动长影旧址博物馆、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等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多角度展示工业遗产,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过程,实现优秀工业遗产资源的传承、传播和共享。探索工业遗产+休闲旅游模式。鼓励大安酿酒总厂、蛟河市老爷岭葡萄酒厂等制造业企业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创新营销模式、发展增值服务。探索工业遗产+产业重塑模式。针对长拖文化产业园项目,在保留建筑原貌与历史记忆基础上,引入新商业、打造新场景,实现了文商旅“新客厅”、文旅消费目的地、国际文创产业生态地等功能。
下一步,围绕工业遗产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持续做好工业遗产推荐与认定工作。积极指导各地将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纳入本地区工业遗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动态管理,持续更新信息。组织开展政策宣贯,推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吉林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的分级认定,在优先保护工业遗产原有风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突出推进工业遗产文旅价值的开发利用。二是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按照工信部、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认真梳理已公布的各级工业遗产名单,配合文物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登记和公布工信领域文物,纳入依法保护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协调推进工业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开展好工业旅游试点示范、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研学基地建设,落实好工业遗产“在保护中‘盘活’利用,在开发中现实保护”,让更多适合工业旅游的工业遗产资源,尽快焕发出工业历史文化的新活力、新光彩。
大公报记者:当前,吉林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持续做大做强碳纤维全产业链,下一步,将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 穆可桢:
2023年以来,省工信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扎实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吉林省关于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2.0版)》,紧紧围绕碳纤维全产业链,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我省碳纤维市场份额。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丙烯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及下游制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原丝、碳丝产品规格涵盖1K到50K等大小丝束11种,其中12K、25K、35K碳纤维实现高端预浸料、预制体领域的全覆盖,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已在风电、体育休闲、建筑补强、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国内风电领域市场占有率已近90%。目前,我省碳纤维原丝产能达16万吨,碳纤维产能4.9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推动我省碳纤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持续拓宽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壮大我省碳纤维全产业链规模,下一步,我厅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度谋划碳纤维产业发展路径。为全面推动我省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水平,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碳纤维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厅正组织编制《吉林省碳纤维复合材料及下游制品产业链研究及重大项目谋划》,同时启动《吉林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碳纤维产业联盟作用。加强吉林省碳纤维产业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引导汽车、轨道交通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相关企业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与工程实践力度,逐步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碳纤维下游制品产业园建设。充分依托吉林化纤在碳纤维原丝、碳丝方面已形成的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交通运载轻量化、新能源、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其他大工业产品五大碳纤维下游制品产业园,持续壮大已有基础产业,培优优势产业,助力碳纤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四是强化技术攻关。联合国内相关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碳纤维产品等级和种类系列化研发,满足下游不同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的需求。加快高性能碳纤维制备技术攻关,推动T700级碳纤维提质升级,T800级干法碳纤维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持续加快碳纤维低成本技术研发,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拓展产品应用。持续推动吉林化纤与下游应用企业精诚合作,形成应用生态链攻关联盟,以碳纤维终端应用为牵引,与省内汽车、轨道交通、冰雪和石油开采等优势产业深度结合,开发生产碳纤维多轴向织物、三维织物、预浸料、预制体等多种类高附加值碳纤维复材制品,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实现由卖碳丝向卖制品转变,带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协同发展。
香港商报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原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攻关”。近年来,吉林省在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怎么推进?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省手工联社副主任 孙一明: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研发和推广应用“首台套”既是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吉林省是全国较早实行首台(套)支持政策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领域连续突破61项重大技术和标志性产品,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吨位惯性摩擦焊机等一批首台(套)产品加速进入市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省工信厅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首台(套)产品创新应用为牵引,聚力攻坚,加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是完善首台(套)支持政策。对标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完善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政策要点,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的协同,定期发布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加速提升吉林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二是深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支持研发、制造、使用单位合作建设装备中试基地。发挥多种创新模式的作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参与首台(套)产品研发,促进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三是加强供需端精准对接。围绕高端装备应用领域,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化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应用生态。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产品数据库,引导和鼓励大企业率先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总之,省工信厅将进一步夯实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