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省委金融办为大家介绍“深入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 厚植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金融保障”有关情况。
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省委金融办为大家介绍“深入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 厚植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金融保障”有关情况。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十三场。
我们邀请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张兆义先生,为大家介绍“深入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 厚植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金融保障”有关情况。共同参加发布会的还有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齐贵权先生、吉林金融监管局局长刘忠瑞先生、吉林证监局局长李立国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张兆义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张兆义: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科学制定了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审议通过的《实施意见》部署了425项改革任务,涉及金融领域31项。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金融工作主线,对深化金融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全省金融系统将按照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金融领域改革任务落实。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统筹指挥下,我省金融形势总体稳定,牢牢守住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底线。去年,我省农信系统综合改革工作稳步实施,并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2家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顺利吸收合并,森工财务公司、德惠长银贷款公司获批解散。下步,我们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农信系统综合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分类有序处置其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历史性重塑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一企一策”制定上市公司帮扶计划和退市风险化解方案,助力有挽救价值的公司摆脱困境。对于没有拯救价值的上市公司,确保“退得下”还要“退得稳”。建立健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完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发挥金融机构前线哨兵作用,打造联合执法工作队伍,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加强非法集资案件调度,保持好新发非法集资案件数量连续五年下降的良好态势,守好守牢人民群众“钱袋子”。
二是突出央地协同,着力提升监管质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监管效率、监管合力明显提升。下步,我们将完善省市县三级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央地共享内容清单,提升共享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开展联合检查和监管合作,发现风险问题,及时互相通气报告并推动处置。坚持管行业就必须管风险,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逐业逐行逐单位强化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适时修订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健全融资担保、典当行等行业监管制度,实施全业态分类分级监管。近年来,我省地方金融组织压降数量居全国前列。接下来,将继续推进清理空壳、失联机构,提高行业注册资本金门槛,支持优质机构增资扩股,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减量提质”。落实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建立我省问责工作体系,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三是持续引导协调,更好服务吉林全面振兴。机构改革后,2024年是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工作年度。我们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实践探索,全省金融稳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8.1%,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连续五年居东北三省首位。截至2024年11月末,贷款余额2.9万亿元,增速居东北三省首位。现有A股上市公司49家,在全国排名第20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62.9亿元,增长9.4%。
接下来,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对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在网点提级、业务创新、重大项目推荐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发挥好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配强工作专班,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进一步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继续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省市县三级上市包保服务,开展常态化调研走访,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或发行可转债、REITs等创新工具,推进吉林股交所“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推进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水平,建立长效健康发展机制。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激励考核机制,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成省金控集团和省投资集团改革,更好发挥“股权”“债权”板块联动作用。争取国家部委在金融改革试点、业务创新、平台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持牌类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和主体来吉展业兴业。加强金融企业党的各方面建设,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从刚才的发布中我们了解到金融服务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好效果,请具体介绍一下2024年全省信贷运行有关情况?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 齐贵权:
2024年,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组织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行货币信贷政策,紧跟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为全省经济向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特别是去年9月份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后,做实政策宣导、监测约谈、银企对接、工具支持、全面推进等务实措施,信贷投放发力见效。11月份当月贷款增量达173亿元,创近9年当月增量新高,贷款增速居东北三省首位。我省有效需求及银行家、企业家信心稳步回升。
与此同时,全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一是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快速增长。11月末,全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4.9%,连续2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3.6%。二是制造业贷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2.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食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72.8%、50.4%、16.9%。三是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6.6%,其中信用贷款同比增长60.2%。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持续加力。全省基建领域中长期贷款连续39个月不低于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速。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2%。五是涉农贷款增速稳步提高。全省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4.1%、8.2%。六是房产开发贷款增速回升。全省房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高8.1个和2.4个百分点。七是绿色领域支持有力。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同比增长19.2%,其中,节能环保和生态环境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55.7%和36.2%。
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显著减轻。前11个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同比下降39个基点,其中,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5%,同比下降68个基点。11月份当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7%,同比下降74个基点。
2024年,全省信贷运行呈现“量增、质优、价降”良好态势。据人民银行总行四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宏观经济热度回升,预计下季度将持续上升;贷款总体需求显著改善,企业、个人贷款需求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下一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省委省政府特别是近期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会同全省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全力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金融资源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
中国新闻网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请问在金融支持吉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考虑和措施?
吉林金融监管局局长 刘忠瑞: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吉林金融监管局认真贯彻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2024年5月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金融服务因地制宜支持吉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六方面30条举措。文件出台以来,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效,吉林金融监管局大力推动、跟进督促、指导落实,从实际成效看,相关措施在支持吉林省经济发展向好向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4年末,全省支持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9个百分点。累计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892.63亿元,提供科技保险风险保障46.96亿元。2025年,我局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落实金融监管总局、省委省政府部署,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指导银行根据企业研发、制造等生产经营周期,完善全流程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规范开展“科技(创)信用贷”、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增强融资可获得性。鼓励向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的中长期贷款。推动保险公司围绕科技项目研发、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领域丰富保险产品。鼓励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
二是加大对产业优化升级金融支持力度。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中长期资金支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和产业转型融资需求高效对接。积极助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供给,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鼓励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通过债券、直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三是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保险、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型金融机构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同向发力,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源投入力度,坚持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并重,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单列科技、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行业信贷规模计划,持续稳定增加信贷投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
通过以上三方面举措,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支持吉林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支持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金融力量!
香港商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请问,吉林资本市场将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吉林证监局局长 李立国:
近年来,吉林资本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新增上市公司10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更大的作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吉翔”计划,发挥专业和职能优势,加强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联合地方政府持续挖掘培育、精准服务特色优势领域的后备资源企业,严把辅导验收质量关,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高质量申报上市。
二是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发挥沪深北交易所吉林服务基地作用,通过走访、调研、培训等方式精准服务高科技企业。引导市场主体用足用好用活资本市场功能,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壮大资本资金规模,实现跨步发展。
三是激发并购重组活力。加强“并购六条”政策宣讲,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整合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硬实力,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四是促进行业机构功能发挥。引导辖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提升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能力,适应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助力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的高水平循环。鼓励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立足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培育和发展产业客户。加大“保险+期货”推广力度,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
五是发挥私募基金促进创新创业作用。鼓励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提升运作水平,创新运作模式,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之,我们将实施更多务实管用的措施,凝聚各方合力,促进吉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腾飞”“起航”,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更大力量。
吉林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部署“健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机制”,请问省委金融办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张兆义:
去年,全省金融系统认真落实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金融助力民营企业行动方案》,拓展供给、搭建平台、对接融资,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我们积极开展首贷拓展行动,各地各部门累计组织融资对接活动800余次,对接企业户数超1.9万户。开展个案“点对点”协调服务,积极帮助重点企业纾困,金额超过190亿元。推动“吉企银通”与“信易贷”平台整合,平台年度对接1.67万笔,金额456亿元。
下步,省委金融办将以健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助贷机制,持续开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行动。
一是在“机制”上出实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增强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用好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毛细血管”作用,推动融资担保机构持续降低支农支小业务担保门槛,维持1%以下低费率水平;督导小额贷款公司坚持“小额分散、支农支小”,支农支小贷款余额占比90%以上;引导典当行适当降费降息、扩大当物范围,加快放款审批;推动商业保理公司充分盘活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深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是在“对接”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质效。聚焦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发展、人参等“吉字号”农产品产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主动征集项目融资需求并向金融机构精准推荐,持续跟进资金落实情况,力争每年征集推送项目2000个以上,对接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发挥省级“专精特新”融资服务中心、“项目中心+行长制”等作用,省直行业主管部门、省市县地区三级联动,开展精准性、专业性的融资对接活动,力争每年组织融资对接活动900场(次)以上,服务企业2万户以上。
三是在“平台”上求突破,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金融机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运用,对民营小微企业信用水平“精准画像”,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推动“吉农金服”、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作用进一步发挥,探索符合“三农”多元需求的创新服务模式,稳步提升服务覆盖面。
四是在“腾飞”上做文章,提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上市公司走访,1月底前实现走访全覆盖。制定新的“腾飞类”拟上市企业出入库指引,加强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联动,全力打造企业—基地—交易所的上市服务直通车。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用好并购重组“绿色通道”“简易审核程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项长期系统任务,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满足感一定会显著提升。
上海证券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请问,吉林证监局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吉林资本市场的稳定。
吉林证监局局长 李立国: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资源配置,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和投资价值的源泉,大家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从证监局职责出发,我们将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更大力度夯实辖区上市公司质量这个微观基础,以辖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去“稳市场”。
一是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引导和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切实发挥内部监督制衡作用,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加大分红、回购力度,落实市值管理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投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稳定投资者预期。
二是开展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会同省委金融办、上市公司属地政府等有关方面,开展新一轮上市公司走访调研,积极宣讲“1+N”政策体系精神,深入了解上市公司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三是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目前,我省共有17家上市公司拟申请32.95亿元贷款,用于股票回购增持,其中已有4家公司累计获得13.05亿元贷款,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同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等金融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用好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为辖区资本市场持续提供“资金活水”,助力辖区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多维度提升监管效能。坚决落实“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突出惩、防、治并举,切实维护辖区市场“三公”秩序。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形成“想投、敢投、愿投”的良好氛围。
除了这些措施外,我们还将着力提升“四早”特别是早识别能力,持续加强央地金融协调,不断健全辖区资本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上市公司、行业机构、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方面的重大风险做到及时监测、及时预警、妥善应对,有效维护我省资本市场和社会大局稳定。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请问吉林金融监管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吉林金融监管局局长 刘忠瑞: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离不开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离不开铺天盖地的小企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最大限度挖掘释放政策红利。
我局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推动我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累计建立85个市、区县级工作机制,76个区县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银企线下对接,同时推动1163个银行网点入驻“信易贷”融资平台,实现供需两端线上智能匹配。到2024年底银行已累计为2.9万户各类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59.79亿元,其中续贷金额100.3亿元,累放贷款年化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84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会同各方面用好用足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更好惠及广大小微企业。
一是直达基层,突出一个“准”字。继续落实好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共享运用,促进企业和银行精准对接。继续指导银行对企业精准画像,用好“信易贷”融资平台功能,以科技赋能提升走访摸排对接质效,促进金融惠企便民政策线上直达。同时,指导大型银行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促进资金高效下沉。指导中小银行主动加大投放,充分利用机制活、人缘熟、地缘近优势,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二是快速便捷,突出一个“快”字。满足小微企业“频”“快”“急”的融资需求,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压缩“等贷”的时长。对续贷政策作出优化,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到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使更多企业获得便利。督导银行对一线信贷人员松绑减负,尽职免责做到“应免尽免”。同时充分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向一线信贷人员重点倾斜,充分调动一线信贷人员敢贷、愿贷的积极性。
三是利率适宜,突出一个“惠”字。指导银行缩短融资链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压缩不合理的倒贷空间。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中介,有效遏制非法中介乱象,全面净化小微企业贷款环境。指导各银行加强贷款“三查”管理,不断提升自主获客能力,降低获客成本。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减轻小微企业抵押担保和资金周转压力。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鼓励银行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反哺小微企业。
通过这些举措使金融活水更加精准地滴灌小微企业,与其他各项惠企政策相协同,为小微企业发展引活水、增动力、添活力,更好支持小微企业蓬勃健康发展。
大公报记者:请问未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强化金融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实际举措?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 齐贵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将组织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总行、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多措并举,全面执行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信贷与产业、项目、市场、增收有机结合,将金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去,为吉林全面振兴贡献坚强金融力量。
一是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全力推动贷款量增价降。2024年,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省内金融机构长期可贷资金超200亿元,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同业存单876.9亿元;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央行低成本资金746.4亿元,同比多增36.1亿元,为市场主体节约融资成本3.3亿元。2025年,将继续推广“再贷款+信贷产品”模式,设立粮食、科技、绿色、民营、小微再贷款优先额度。推进质押品池业务、第三方担保创新及专项辅导,将更多法人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指导金融机构提升利率定价能力,降低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做好存量房贷利率常态化调整工作,减轻购房者房贷利息支出。
二是深入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2024年,会同发改、工信、科技、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建立重点领域项目和企业清单共享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实现贷款应放尽放。2025年,将牵头制定我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总体意见,进一步完善科技、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出台数字、养老金融方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作用,协调解决清单主体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支持企业获得更多优惠利率贷款。聚焦先进制造、光电信息、人参产业、居民消费、创业就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以及专精特新、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制定专项金融措施,指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贷款流程,提升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获得感。
三是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24年,指导金融机构下调存量房贷利率157万笔,平均下调0.55个百分点,每年为借款人节约利息支出约23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利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为收购主体提供贷款7.64亿元,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2300余套、面积20.5万平方米。组织金融机构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授信512亿元,发放贷款91.6亿元。2025年,将指导金融机构推动实际执行的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进一步下降,充分释放居民家庭购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给予存量房地产融资合理展期,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指导金融机构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政策,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是积极发展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24年,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发行“两新”,债务融资工具和民营科创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287.8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为重点领域企业办理票据贴现2188.2亿元,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完善“吉林省债券融资项目储备库”和“绿色债券支持企业库”,持续开展以“债兴吉林”为主题的企业债券融资宣传推介活动。指导金融机构通过“投承联动、债贷结合”为重点债券项目提供综合授信。
指导金融机构通过签发票据、票据贴现、转贴现等服务,将资金重点投向汽车、光电子、化纤、能源、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等项目,扩大票据融资的支持效果。
吉祥新闻记者:近年来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成效显著,但非法金融活动更加花样翻新,极容易损害老百姓财产利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就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后面将如何推动落实?
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张兆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求“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经过多年攻坚,我省非法集资案件曾经高发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新发案件数量由2019年490件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38件,涉案金额、集资参与人数同样大幅减少。但也必须看到,当前非法金融活动花样不断翻新,一些不法分子以“云养殖”“优惠购车”“消费返利”等为噱头吸引群众投入资金,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将深入实施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具体从防范、打击、挽损三个层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持高压严打、露头就打。
一是立足于早,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我省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6年来,已经基本实现对全省市场登记主体的监测覆盖。下步将大幅优化系统功能,强化金融管理、市场监管、行业主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整合投诉举报、网格化排查等一线信息,构建形成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的“天罗地网”。这里,单独推介一下新开通的非法金融活动举报平台,人民群众可通过拨打963099举报电话、登录省委金融办官网和公众号等方式,举报风险线索,核实后最高奖励10万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群防群控能力,着力铲除非法金融活动滋生土壤。
二是立足于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我们将切实发挥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牵头单位统筹协调职责,形成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合力,行政处置、刑事打击“双管齐下”,进一步提升处置成效。经验表明,非法金融活动处置一旦进入刑事打击阶段,大部分集资资金已被转移或挥霍。我们将积极推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发挥行政处置效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和初期。同时,持续推动公检法机关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立足于快,加大追赃挽损力度。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从立案、起诉、审判到资金清退,处置周期普遍较长,往往要历经几年时间。去年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手段,省级层面“逐案”协调公检法机关加快处置进程,“吉林文投”“鼎邦”“赛诺斯”等一批重点案件,去年实现首轮返款。下步将会同省级政法机关,推动这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积极破解涉案资产易贬损、变现难的“瓶颈”问题,建立涉案资产登记、查扣、保管、评估、取证和随案移送的工作机制,对易贬值、灭失资产依法快速处置,进一步提高清退比例,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