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春的“双创”高地,新区近几年为长春的转型升级注入了一系列新鲜“血液”。尤其是孵化孕育的“种子”在长春新区形成了一片繁茂的“森林”。截至目前,孵化载体在长春新区已有44家,在孵企业上千家,孵化成功的企业超过2500家,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
起步早 发展快 融合好
坐落于长春高新区的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1年8月,是长春新区最早的孵化载体,也是吉林省最早成立的综合科技企业孵化器。2012年以来,孵化载体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截至2018年年末,经长春新区认定的孵化载体共4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孵化器6家、加速器1家、大学科技园1家,占全市半数以上。建筑总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孵化面积76万平方米。
同样,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如今已吸引30余家省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孵化基地正引导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地理信息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深度融合,联合开展业务,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吉林省物业行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则是国内唯一以孵化物业企业为渠道、以服务业主为目标的平台,目前已有400余家物业企业入孵合作,前景看好。
软硬件兼顾 服务体系健全
在长春新区,益田硅谷新城、青年荟创业孵化基地、北湖科技园等孵化载体正由单一载体向包含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转变,可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服务。
近几年,长春新区各孵化器不断升级,已形成包括创业导师、辅导员和联络员在内的创业导师工作体系。作为省内第一家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摆渡创新工场以天使投资为主,在所属各孵化基地均设立“天使投资、创投咖啡、创客空间、创业传媒、创业培训、技术转移、创业咨询、创业财务、网络协同”九大创业服务板块,成功打造“一站式、全功能、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服务平台。斯纳欧服务外包产业创业孵化基地还成立了培训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训、就业等一条龙服务。
运营特色鲜明 孵化效果显著
吉大科技园依托学校科研实力,以服务创业学生为主,使一批学子走出校园就成为企业家;光电子产业孵化器依托专注科研成果转化,使一批“小而美”“高精尖”的企业脱颖而出;中俄科技园以国际合作建设为孵化载体,打造对外合作示范园区,让一批国际先进技术和成果走进长春;北湖科技园强化产城融合发展,通过合理布置科研、产业、生活、休闲娱乐功能,打造涵盖高科技园区、金融商务、生态住宅等产品形态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一个个高水准的“双创”孵化平台,让一个个科技企业幼苗破土成长。
今年长春新区累计投资孵化企业300余家,投资金额超5亿元。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5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