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在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开始为备耕生产忙碌起来。各地提早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扩大高产技术应用,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加紧备春耕。
在产粮大县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种子、化肥、农药分类摆放。不久前,当地农业专家专门为合作社进行土壤检测,帮助制订了详细的施肥和种植方案。“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应用保护性耕作和高产品种,有利于稳产增产。”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说。
大面积提升单产是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目标,多个产粮大县为扩大高产技术应用做足准备。在产粮大县长岭县的流水镇流水村,滴灌带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全镇春耕应用“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所需的滴灌带。
近两年,流水村通过专家指导和实践“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实现粮食单产大幅提高。该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说,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科学种田,粮食单产提升20%以上,现在村里正积极鼓励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参与推广高产技术。
近期,长岭县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为全县1000余名种粮大户、镇村干部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今年力争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应用35万亩,进一步助力提单产。”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飞说。
作为通化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辉南县正紧锣密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在辉发城镇民主村施工现场,铅丝石笼护岸工程正如火如荼开展,为耕地披上坚固的“生态铠甲”。腰屯村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新建的水渠旁熟练地绑扎钢筋。通过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系统性工程,推动碎片田变整片田、低产田变丰产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过半,全县32个标段建设全面开花,覆盖10个乡镇和2个街道的91个行政村,已建成89.6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将继续实施建设42万亩,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格局已初步显现。(王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