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引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以更精准的政策供给、更高效的司法服务,持续释放法治红利,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保驾护航,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统筹法院与通化市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资源优势,成立涉企纠纷司法联动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服务窗口,开设民营企业意见专线,解决经营主体相关法律问题。创新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实现诉前引导、诉中辅导、诉后疏导“三位一体”全流程涉企纠纷司法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智慧司法约见系统”,提高法官第一时间对当事人司法诉求响应率。提高涉企案件办案效率,成立法邮集约服务中心,涉企案件电子送达占比98%,平均送达期限由7天缩短至2小时。
公正审理商事案件,护航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办理涉企案件时,从立案、保全、审判、执行各环节,对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努力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积极配合“项目建设集中攻坚”行动,高效审结涉重大工程建设案件24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20余次。贯彻审慎善意文明执法理念,探索建立涉企失信惩戒预告知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措施对经营主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关于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实施办法》,对于自动履行完毕案件,协助相关企业恢复信用。
聚焦特色产业需求,强化专业保障。创新构建人参专业审判模式,设立全省首个“人参产业法庭”,组建由资深法官、行业专家组成的“人参产业智库”,建立“线上立案+巡回审判+远程调解”立体化诉讼服务平台,制作发放《人参产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人参产品生产销售法律风险提示》宣传册,引导经营者依法经营、防范风险。搭建医药产业司法平台,妥善审理涉医疗项目建设和医药生产、销售领域案件,保障医药健康产业新生态构建。积极探索“法治+文旅”融合模式,开启快立、快审、快结通道,以高效化解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凝聚保障合力。与通化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共同建立涉企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实现从立案到判决48小时全部办结。完善协同解纷机制,与通化市税务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建立“税商+法院”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从行政争议多元化解、诉讼执行反馈分析等四个方面加强协作,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