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榆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纪实

时间:2022-09-19 10:46 来源: 字体显示:

  导言

  沃野铺锦绣,金秋话丰年。

  一片片平坦广袤的田野上,大型农机来回“撒欢”;一栋栋温暖如春的温室里,蔬菜瓜果长势正好;一处处高速运转的车间内,各类农产品陆续下线;一个个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吸引天南地北的来客……秋日的榆树农村一派繁忙,充满勃勃生机,蕴含着新的发展能量——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也为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榆树市指明了发展方向。

  以即将召开的长春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为契机,榆树力争通过现场考察、典型示范,促进各地互学互鉴、比学赶超,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会议筹备过程中,榆树市深挖亮点、突出主题,最终选择以展现榆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及未来规划的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示范模式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集群产业建设区域中心强镇模式为代表的弓棚镇区、“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强村建设模式为代表的八号镇北沟村蔬菜物流中心为调研典型,全方位展现榆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特色与阶段性成效。

  回应新时代的召唤,走出一条奋进的攻坚之路。近年来,榆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六城联动”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绘就了全面振兴崛起的壮丽画卷,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市)之首,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长春地区唯一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进市、绿色宜居城市、文化先进市。

  榆树是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按下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捷键”,榆树市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宏伟蓝图正在波澜壮阔中次第展开……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接续踏上充满挑战、充满期待的新征程,昂首站在加快发展、振兴发展的新起点,榆树将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一带”“三区”“五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广袤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华彩乐章。

  产业兴旺赋能——驰而不息走三产融合之路

  在远近闻名的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这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现场培训班近期将在此举办。从远处眺望,1061栋大棚组成的棚膜蔬菜产业带犹如连绵的山脉。

  自2007年开始集中规划大棚蔬菜园区,到2009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再到如今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历经15年,北沟村实现了棚膜蔬菜产业从“0”开始,到平均每户1.5栋大棚的转变,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几千元发展到如今的人均3.6万元,以打造“中国北方蔬菜第一村”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政府扶持、规范发展、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则乡村活。如北沟村棚膜产业一般,一个个鲜活的产业在榆树大地从发芽到绽放,印证着榆树正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驰而不息的姿态走三产融合之路。

  ——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榆树大力发展玉米化工、稻米加工、酒品酿造、畜禽加工、现代食品、生物制药、非粮生物质七大主导产业,全力发展农产品流通等商贸物流业,大力推进“粮贸中心”建设,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壮大产业集群。榆树以争创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中粮生化、吉林生物、京粮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落户榆树健康发展;全力建设吉林省三产融合样板区,正大1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榆树钱酒业、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企业样板茁壮成长;出台“肉牛十条”,规划建设“吉牛小镇”,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实施乡村产业培育发展工程,榆树打造“一乡一品、一乡多品”,五棵树白酒、八号镇棚膜蔬菜及大坡、延和稻米加工等特色产业型乡村星罗棋布、竞相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加速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榆树坐拥中国北方蔬菜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肉鸡养殖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千万头肉牛工程”重点县等诸多荣誉于一身;榆树大米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殊荣;八号镇肉葫芦、泗河镇圆葱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榆树市被评为“中国好玉米”生产基地;八号镇被评为全国“千强镇”。

  生态宜居添彩——内外兼修走绿色发展之路

  新栽的树木咋样了?生活垃圾都清理了吗?是否形成了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的是“面子”还是“里子”?自2020年7月起,榆树市对乡镇(街道)月检实行“红黑榜”考评,采取播放暗访视频、现场问政等方式,对全市388个村的“真”实力进行检验。

  考核不是目的,补短才是目标。近年来,榆树市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求,强化“五抓”“五促”措施,形成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网格化管理模式。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乡镇(街道)落实责任、村组群众广泛参与……从源头防、用铁腕治,榆树打响了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攻坚战。

  走进长春市“十大最美村庄”之一——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这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实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常态化保洁、网格化管理等机制,全力打造出一座美丽宜居村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只是榆树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中的一环,榆树以净为基础、绿为底色、美为目标,打造乡村振兴“生态循环链”。如今的榆树,一个个乡村正在上演一场场美丽蝶变!

  扮靓美丽乡村。以建设“绿色粮仓、大美榆树”为目标,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各类植树造林11.72万亩,打造“千村示范创建”示范村87个。

  整治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执行“长效十条”,按月发布“红黑榜”,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完善市、乡、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刘家镇永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再现蓝天碧水。推进“引松入榆”“引松济卡”工程,为农业生产注入源头活水。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关闭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淘汰小排量燃煤锅炉,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污染源防治成果显著。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警长制”,五棵树河治理成效明显,呈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景象。

  乡风文明铸魂——淬炼底蕴走文化兴盛之路

  一边是古城遗址,一边是古窑。位于榆树市大坡镇的徐家窑,坐落在大坡古城遗址旁,历经800余年,历史镌刻在板瓦、兽面瓦当、忍冬纹雕砖等青砖瓦片之中。

  古时的老窑,虽满地蒿草,但窑体上“徐家窑”三个字清晰遒劲。地儿还是那个地儿,手艺还是原来的手艺,窑却换了模样,徐家窑从过去烧煤的老窑,到无烟的煤气窑,再到现在的辊道窑炉,历经三次更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榆树,这里不仅有徐家窑这样的绵延传承,更有榆树文化、老河深文化、辽金文化、红色记忆……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和精神旗帜淬炼出榆树厚重的文化底蕴,推动着榆树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突出价值引领,榆树开展“好人发布”和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凡人善举、时代新风,评选精神文明先进村319个,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6300户,省级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弓棚镇、五棵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恩育乡新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突出文化惠民,大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建成全省县级标准最高、配套设施最齐全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小广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城乡文体活动,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突出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整理二人转、东北大鼓、酿酒、烧雕、剪纸、朝鲜族民俗等优秀乡土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光彩。榆树东北大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榆树市被授予“吉林省二人转之乡”“吉林省象棋之乡”,徐家窑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入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突出文旅融合,倾力打造“一江、两河、三山、五库、多点”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过域游”“区域游”旅游经济圈,谋划推进延和特色小镇、秀水新乡、花园山文旅综合体、五棵树滨江文旅小镇建设,全市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3家,榆树钱酒文化庄园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潜移默化的岁月积淀中,乡村文化已扎根榆树,孕育了乡韵悠长、向上向善的人文之美。

  治理有效为基——铺稳筑牢走“三治”结合之路

  配套“三治文明超市”积分兑换规则、建立“负面减分清零”制度、加强家庭文明和道德建设……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榆树市恩育乡永利村积极探索“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新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榆树市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截至2021年年末,审核通过榆树市坤泰等9家企业以工代训申报资料,发放企业培训补助363万元;开展草艺编织进校园、巾帼种植养殖大户培训等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22年创业带动就业达3104人;企业设立、变更、备案登记,全部在7.5小时内办结……榆树市实施的一系列基层治理“硬核”举措,厚植了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推进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包保帮扶村级党组织,制订村规民约,调解邻里纠纷,化解信访积案,开展普法宣传,打击违法犯罪,建设平安乡村,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农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推进人才振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实用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进政务服务。坚持服务重于资源,实施营商环境提升“1158”工程,开通“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营造了一流的乡村发展环境。探索推进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改革,创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在全省非试点县首开先河。

  生活富裕落脚——持之以恒走全民幸福之路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幸福生活不比城里差!”自从榆树市八号镇七号村村民秦文国住上新房,他养成了每天清理院落和门前区域的文明习惯,“垃圾及时清、杂物不乱放,现在村里都搞‘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比,我也不能掉队。”从“忧居”到“优居”,秦文国的“换房记”只是榆树市乡村和谐、全民幸福的缩影。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也关系着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榆树市着力补短板、办实事、惠民生,精雕细琢乡村振兴战略,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让乡村发展更有温度,让农民幸福更有质感。

  深入实施幸福榆树计划。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102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圣凯伦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园区;3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力推进长春至榆树高速公路项目,提高群众出行体验。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连续两年实施“百日攻坚”“百日会战”,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020户1560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百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榆树市先后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在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成效考核中,获评长春唯一的一类县(市),榆树市水利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榆树市将用非常之力、实干之功,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县域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榆树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