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让优势更优 让特色更特——看蛟河如何高质量发展食用菌产业

时间:2022-11-10 20:26 来源: 字体显示:

  今年,蛟河市种植灵芝1500棚180余万段,是2021年的2.57倍;黑木耳种植规模达10亿袋,出产干品3.75万吨;

  从事食用菌种植的村206个,占蛟河市总村数的80%;

  在已有两个灵芝孢子粉“健字”批号的基础上,又有2个“健字”批号申请通过备案……

  这些数据背后,折射了蛟河市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的生动实践。

  蛟河市地处山区半山区,林业资源丰富,域内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是长白山黑木耳、长白山灵芝的主要产地。多年来,依托这一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蛟河市积极培育以黑木耳和灵芝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市的优势特色产业。

  依托食用菌产业,蛟河市获得全国食(药)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荣誉是前行的动力。如何让优势更优,让特色更特?蛟河市委、市政府不停地探索。他们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地理标志引导规模种植;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坚持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规模化发展 壮大区域经济

  蛟河市黄松甸镇森林覆盖率91%,有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松甸黑木耳”和“黄松甸灵芝”。该镇也因食用菌种植而闻名。

  如今,在黄松甸镇伟光村,4500亩的土地上,木耳大棚一栋接着一栋,蔚为壮观。黄松甸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下,于镇政府所在地南侧、威虎河两岸打造了一条长20公里的黑木耳标准化种植长廊,该示范区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在示范区的带动下,蛟河黑木耳产业逐步由庭院经济向集约化生产格局转变。

  黄松甸镇木耳种植户将先进的技术带向蛟河各乡镇。全市80%的村从事食用菌种植。今年,蛟河市黑木耳种植规模稳定在10亿袋,黑木耳干品3.75万吨;建有200万袋以上规模的专业村屯达51个,30万袋以上规模种植园区106个,黑木耳生产产值达23.18亿元。

  另一种食用菌——灵芝的种植规模,今年也在蛟河飞速扩大。

  在黄松甸镇双山村,今年建成的千棚灵芝种植基地,10月中旬灵芝采收已结束,这比一般种植户要晚一些。基地技术指导员徐敏解释说,今年基地选种的灵芝品种是一个新品种——多粉芝,产粉量大、产粉期长。

  千棚灵芝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主要由伟光村、南顶子村、双山村以资金、土地等投资入股,并成立黄松甸镇山村药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双山村2家灵芝种植家庭农场、爱康寿生物科技公司以及部分农户加入,以“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同时,采取强村带弱村模式,组织长青村等10个村利用专项资金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千棚灵芝项目种植120万段灵芝段,收获孢子粉125吨、干灵芝250吨,平均拉动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黄松甸镇党委书记王秀范表示,收益证明,规模化发展,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规模化种植灵芝的是新站镇。他们从黄松甸镇聘请灵芝种植专业人士帮助新站发展灵芝产业。短短6年时间,新站灵芝产业从无到有。今年,新站镇灵芝基地建设大棚410栋,种植灵芝45.1万段,产值达1640万元。其中,全镇31个村,除2个村发展其他产业, 29个村依托基地建设灵芝大棚74栋,种植灵芝8.14万段,村集体增收230.8万元,为476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每户分红1000元。

  蛟河市农业农村局特产中心主任徐连春介绍,根据我省出台的支持食药用菌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蛟河也在筹划食用菌种植、加工的相关政策。今年,在棚膜园区和促进灵芝产业发展政策的刺激下,黄松甸镇、新站镇、河南街、漂河镇和天岗镇等9个乡镇街种植灵芝1500棚180余万段,建设30棚以上灵芝种植基地6个,出产灵芝干品380吨、孢子粉200吨,产值5200余万元。蛟河食用菌产业在规模化之路上大步向前。

  高质量发展 从种植走向深加工

  黄松甸镇区主路两侧,是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和一家连着一家的食用菌经营门店。今年,镇政府将路边的一家农村信用社改建成黄松甸食药用菌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内,介绍了黄松甸镇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路径,展示着各种各样的木耳、灵芝产品。其中一个展柜内的产品与众不同——一个个50毫升的小瓶子,内装无色液体。“这是黑木耳小分子肽口服液,是一种木耳深加工产品。”工作人员介绍。

  为加快培育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蛟河一直在探索对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除了这款小分子肽口服液,在文化展览馆内,还展示着木耳酱、灵芝孢子油等产品。木耳酱目前已有电商在经营。“过些日子,黄松甸镇将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专展。届时,将黑木耳小分子肽口服液、灵芝孢子油在现场展示,同时积极招商建厂,准备规模生产。”

  近年来,蛟河灵芝产品深加工也取得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吉林北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松甸镇瑞芝园灵芝专业合作社、北野菌业、众合菌业、花园菌业等深加工企业。其中一些更是集食(药)用菌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技术咨询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并且常年为国内大型灵芝企业、药厂、保健品厂、科研单位提供各种药用菌原料。

  今年,位于新站镇的蛟河市金芝楼生物科技公司新建了十万级无菌净化车间,着力打造现代化、标准化无菌生产流程,迈出了企业蜕变升级的关键一步。保健食品备案和保健食品许可证也正在申请中。申请成功后,灵芝孢子粉将从过去的初级农产品升级为保健食品,扩大销售渠道,可以进商场、上超市,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进行销售。产值有望实现翻番。

  与金芝楼一样,蛟河市信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灵芝孢子粉“健字”批号也已通过备案,标准化生产车间即将竣工。此前,吉林北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已获得五个“健字”批号,公司生产的破壁富硒灵芝孢子粉被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认定为“绿色环保健康产品”。未来,蛟河灵芝的深加工产品将越来越多,食用菌的深加工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全产业链发展 链出发展新动能

  蛟河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抓市场建设。

  2004年7月,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开工建设。该市场是原农业部定点市场。如今,累计投入2.6亿元建设的大市场分A、B、C三区,位于黄松甸镇区主路两侧,占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经营户1056户。2021年市场销售黑木耳3.7万吨,销售额27亿元,是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产品集散地。

  依托大市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今,大市场内经纪人有3000余人。花园菌业的负责人刘锡杰是2008年开始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如今,他有固定客户上百位,有些外地客户常年驻扎在其企业中。每年木耳、灵芝的销售量都在350万公斤左右,年交易额达到2亿元。

  像刘锡杰这样的大经纪人,蛟河目前有几十位。此外,还有众多市场商户、小经纪人。近年来,黄松甸镇聚焦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新发展,推进发展农村“网红”经济,打造本土“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录制短视频等方式将食用菌生产过程还原给消费者,直接将资源变现。“吉林灵芝哥闫小旭”粉丝已经突破35万个。截至目前,黄松甸镇1230余人从事电商销售,发展网店203家、微商500余家,食用菌年网上交易额已经突破1亿元。

  今年,蛟河市规划建设黄松甸特色食用菌产业物流园,目前正在招标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整合黄松甸镇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运营达产后年收益预计1400万元,能够为200余人提供创业岗位,拉动2000人就业。

  “未来,蛟河将加强与专家团队合作,重点围绕食用菌菌种研发、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废弃菌袋资源化利用等内容,开展食用菌全产业链集群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有效聚集,推动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蛟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1[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