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大王”的追求
时间:2023-02-15 20:32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2月10日一大早,双辽市玻璃山镇巨宝村几位村民就来到双辽市玻璃山镇聚宝花生经济专业合作社,准备继续检修农机具。理事长王华叮嘱大伙几句马上回到办公室,他正在联系购进种子化肥和流转土地等事宜,为备春耕和扩种做准备。
王华是个大忙人,更是远近闻名的“名人”。16年来,他一直不忘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坚持不懈带领本村及周边村民将“小花生”发展成增收致富的“金豆子”。日前,他被评为双辽市“花生大王”。
不甘种地养殖 冒险选种花生
54岁的王华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民,他头脑灵活,除了种地,还通过养牛、羊增加收益,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要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2005年,松原市几位农民来到巨宝村包地种起了花生,此举引起了他的注意,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花生种植,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骨子里具有敢拼敢闯精神的王华也动了种植花生的念头。经过考察和准备,2007年,他联合几位村民也打算种植花生,开始试种了4公顷,收效令人振奋,当年花生的纯收入是玉米效益的2倍多。初战告捷,更坚定了王华扩大种植花生面积的决心。为提高种植花生的技术水平,他多次外出学习,并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方法。
实现抱团发展 带领村民致富
王华始终不忘“让乡亲们都过上富裕日子”的梦想,2007年11月,他成立了双辽市玻璃山镇聚宝花生经济专业合作社。在不断发展壮大中,目前合作社已由当时的9名成员扩增到149名,拥有大型农机具5台,浇灌设备5套,成员出资总额达500万元。
提起种花生,许多村民乐得合不拢嘴。村民孙江通过参加合作社,一年收入达3万多元,比种玉米多出几倍收益,这都得益于王华的带动。在巨宝村,像孙江这样入社的农民不少,周边的农民也纷纷效仿,种起了花生,不少人家因此实现致富目标,过上了好日子。
王华在带动村民们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关心帮助因生病等各种原因致贫的村民,为了让这部分村民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他将28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提起王华的帮助,李长海的老伴眼里泛起泪花说,他们老两口身体状况都不好,不能干重活。自2016年开始,王华就开始帮助他们,几年来,家里因为参加合作社得到了5万余元的收入,使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
补短板创品牌 不断扩大面积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巨宝村的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也带动了整个玻璃山镇花生产业发展。但随着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销售又成了问题。“农户把优质的花生以低价卖给了小商贩,小商贩再通过加工转出口,利润比我们只卖花生多了几倍。但我们的产业链条却只停留在花生种植生产阶段。”王华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升花生价格,帮助农民争取更多收入,合作社与浙江金华外贸有限公司联合收购,以每斤高出市场价格0.3元的价钱收购全镇农户的花生,这样不仅增加了合作社收入,也使社员每公顷增收了1200多元,这一举动激发了更多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由于管理经营有序,2018年合作社荣获双辽市“重点龙头企业”荣誉。2019年,双辽市农业局在合作社建起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亩,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学习。2020年,合作社花生种植面积增加了800多公顷。随后,吉林省农科院也在合作社建起花生繁育基地,主要负责新品种的推广、科学的技术管理,此基地被列为“国家重点花生繁育基地”。
去年,双辽市将乡村振兴农业领域补短板项目落到合作社,总投资151万元,用于补贴机器设备和基础建设,帮合作社解决了市场竞争中的短板,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社技术创新、品牌打造以及标准化建设。
“在省农科院和双辽市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吉花20、吉花23等20多个花生品种在我们合作社开展栽培实验,双辽市的协同推广项目也在我社落实,亩产都在600斤以上。本地村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也带动了卧虎镇白山村、兴隆镇、玻璃山镇二龙村等周边数十户村民加入种植花生行列。今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00公顷左右。”谈及今后的发展,王华表示,他将不断带领村民学习掌握更多的新技术,结合合作社实际情况,学以致用,做新时代新农业的带头人,带领更多乡亲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使玻璃山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