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辉南县:好一首丰收“赞歌”

时间:2023-10-13 09:50 来源: 字体显示:

金秋十月,辉南县稻谷飘香,硕果满枝。

35.5万亩水稻陆续成熟,苹果、葡萄等水果喜获丰收,农户忙着收割、采摘,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辉南大地徐徐展开……

从辉发城镇南行10多里路来到富强村,目之所及尽是墨绿色的大榛子树。树下,人们忙碌地采收榛子,幸福收获带来阵阵欢声笑语。

榛子林的主人是辉发城镇富强村村民付云峰,他创办的“云峰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全县最大的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实现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技术模式,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外销售,年产值达300万元。”付云峰骄傲地介绍。

近年来,辉南县大力推广农特产品种植与销售,加大对农民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产量和效益一年比一年高,群众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走进辉南县团林镇保民村隆丰果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

果园里,村民采摘、装筐、搬运……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

果农代启军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说起种植苹果的收益,他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苹果长势好,品相也不错。我这1000多棵果树,能产好几万斤苹果呢!”

在样子哨镇太平沟村,草莓园、柿子园、葡萄园……57栋果蔬大棚的丰收之景,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葡萄种植大棚,一串串葡萄宛若玛瑙,紫里透红,技术人员肖金海正忙着修剪葡萄枝条和果穗。

“这是‘阳光玫瑰’,这是‘茉莉香’,我们以这两个品种为主,以‘夏黑’品种为辅进行种植。‘阳光玫瑰’和‘茉莉香’亩产大约2000公斤,效益约6万至12万元。‘夏黑’是今年2月下旬栽种的,正在进行温室一年两熟的实验。”交谈中,肖金海话语中充满对这份“甜蜜事业”的热爱。

辉南县既有长白山区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又有长白山腹地县份所不具备的低山丘陵和火山冲积平原的耕地资源。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几乎无工业污染的生态优势,使得绿色大米、山核桃、果蔬、林蛙、大榛子、食用菌、中草药材和各类山珍等特产品质上乘。

用“生态美”换“百姓富”。

近年来,辉南县委、县政府孜孜以求。全县上下着力健全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统筹推进生态、人才、产业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去年,全县仅特色产业总产值就实现16.3亿元。

用绿色生态哺育绿色产业,辉南县把绿色食品的“金字招牌”越做越大。

辉南特产——绿优米远近闻名,现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县具有绿色、有机认证的辉南大米企业13家,产品认证30个。正在创建的1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已通过省级初验。

在楼街乡长兴村,村民张伟告诉记者:“楼街乡的水田土好、地块平整,用小椅山水库优质山泉水灌溉,吃虫的黑鸭和花鸭散养在稻田,这样产出的楼街大米品质很好,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

“劳动吃饭,科技致富”是胜利村种粮大户田祥坚持的信条。这几年,凭着善于钻研和学习的一股韧劲,他坚持高标准推进科技种田水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现在种植面积达到10余公顷,年收入13万余元。

好土好地是绿色食品产出的基石。大榛子、食药用菌、特色果蔬等绿色产业也在这片沃土上风生水起。

栽培的食用、药用菌种类有香菇、黑木耳、灵芝等种类,全年总规模305万棒(袋)。同时,全县果蔬总种植面积达41073.6亩,产量69878.5吨,产值45822.48万元。

辉南镇立足实际谋发展,利用路边地域、交通优势,点亮路边经济,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出新路子。

在辉南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被誉为“仙草”的灵芝在城关村大棚内长出,村民赵中伟负责大棚内栽种灵芝的日常管理。“当菌盖边缘的颜色由白转红时,说明灵芝已成熟,可以采集孢子粉了。灵芝成熟后,必须在每株灵芝上套一个接粉袋,这样孢子粉就不会喷到外面。”提起这些“宝贝疙瘩”赵中伟如数家珍。这座占地面积5亩的灵芝种植基地,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3倍。

在样子哨镇太平沟村,绿色棚膜经济产业园发展亦是蒸蒸日上。在新时代温室果蔬种植园区里,有200亩大棚发展高端绿色果蔬。这里以生产销售蓝莓、甜瓜、西瓜等高端绿色生态果蔬为主,平均每栋温室年产果菜2500公斤以上,每栋温室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据了解,2023年辉南县粮食作物面积117.56万亩,谷物合计115.55万亩,其中玉米80.05万亩,水稻35.5万亩;豆类、薯类等其他作物2.01万亩。为确保各类农作物颗粒归仓,辉南县提前统筹、及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从组织领导、技术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秋收各项准备工作,为农民稳产增收提供切实保障。

春华秋实醉农人,千里沃野好“丰”景。

辉南,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着一曲丰收“赞歌”!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