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用“数字”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铁东区智慧农业暨数字乡村建设记事

时间:2024-07-02 09:55 来源: 字体显示: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器。近年来,铁东区委、区政府将数字赋能乡村建设列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结合自身优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抢抓吉林省“推广‘吉农云’和‘吉农码’、开展‘数字村’和‘智慧社’建设”的契机,开展“吉农云”全区应用、“数字村”全域覆盖建设工作,成为全省首个“数字村”县域全覆盖的先行试点,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数字“经脉”搭建乡村服务平台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铁东区不断提升完善乡村网络覆盖,搭建与农业信息网、信息公开等网站的资源共享渠道,构建了在数据中心支撑下区、乡、村三级架构的网络服务体系,打通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加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就业”等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全区农户全员“吉农码”标签化注册和“村治宝”小程序注册,开通数据网贷、务工就业、预约挂号等128个功能,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就业、看病等实际需求,此举推动了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等设施发展,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治理、生活等各项服务的有效落地。截至目前,铁东区4个乡镇、26个部门、54个村、1.9万农民、722名各级干部、2088名党员、351家经营主体、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共享冷库、12家共享物流、27家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9家休闲农业主体实现了上云应用,有效拓展了数字惠民服务空间,缩小了数字鸿沟和城乡区域差距,助力了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推动数字“造血”激活乡村产业动能

    在铁东区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牌匾醒目地挂在门口。在全域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建设工作中,铁东区以城东乡小塔子村为试点,打造“村集体专注管理,智慧农场专注生产”的“一社一场”智慧农业新模式,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实施了统一数字化经营管理,构建了新型村集体经济。
    “一社”是合作社实现数字管理,应用“吉农云”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等各方面进行数字化管理,制定科学种植规划方案,实现作业智能调度。“一场”是建设“智慧农场”,对永发合作社进行生产全链条、经营全维度、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部署了“吉农云”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对现有116台套农机装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目前,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智慧农场”的雏形,为智慧农业发展树立了典型。
    铁东区将升级打造永发智慧农场,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和运营,争创“国家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数智种植基地先进社。同时,扩大智慧农业试点范围,在各乡镇复制永发智慧农场模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铁东区还积极探索以数字化助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文化为核心,结合本地优势地理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数智乡旅”产业,通过“吉农码”开展“数智乡旅”创新应用,以塔子沟村红色旅游基地为试点,采用全景摄像头、智能VR等智慧化展现方式,游客通过手机登录“吉农码”的“数智乡旅”系统,可一站式逛遍全村美景美食,并在线上下单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赋能。
    丰富数字“大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突破口。铁东区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针对乡村治理的痛点、难点,提供智慧党建、平安乡村、村务管理等服务,打破传统治理壁垒,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推行“一户一码”新模式,对村民遵纪守法、人居环境等35项内容和乡村振兴“九有六无”进行积分制、清单制和网格化管理,推动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实施基层党建、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等智能化管理,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加大基层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公开,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不断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尤其是村委信箱,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创新应用“智慧村部”,完善乡村治理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地面监控摄像和无人机空中航拍等智能装备,开展秸秆焚烧监督、人居环境整治、巡山巡河等智能化监测,形成区域监控“一张网”,全力打造“平安乡村”的治理新模式。

    铁东区将持续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为农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