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以产为笔绘“丰”景
时间:2024-07-17 09:14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走进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的吉林省榆树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黑土肥沃,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良,这里更是创造了粮食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市)第一位的佳绩。
近年来,榆树市从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出发,明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棚膜、大豆、肉牛和白酒等特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力量。
棚膜产业“点亮”乡村振兴致富路
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特色产业亿元村。盛夏时节,园区里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列,蔬菜运输车辆不时在其中穿梭,蔚为壮观。
2023年北沟村实现产值1.57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9万元,全村每年通过大棚蔬菜种植转移安置劳动力3500人次,年消化农民富余劳动时间200天以上。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一亩棚膜十亩田,一年四季都挣钱。”经营1栋大棚蔬菜(面积2000平方米)年纯收入相当于3公顷玉米收入。目前北沟村现有标准化棚膜蔬菜园区7个,蔬菜大棚1061栋,棚膜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70公顷,年产蔬菜6万余吨。
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庄介绍,北沟村作为拥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亿元村,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力挖潜能、补短板、扬优势,继续优化棚膜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棚膜产业。
从贫困村到亿元村,种得好,更要卖得好。2022年北沟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棚膜经济延链、补链,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北沟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也就是蔬菜交易中心建设,总投资2.1亿元,总占地面积52257平方米,建设创业服务中心1栋,配套库房2栋,标准化厂房5栋。
看到了效益的榆树市坚定了发展棚膜产业的决心,着力将棚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增收的主攻方向。截至2023年年底,榆树市30亩以上棚膜蔬菜园区发展到116个。蔬菜大棚发展到7.34万亩,棚膜蔬菜产值实现32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点。
2017年至2023年,榆树市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新建棚膜面积超过1万亩,形成了国家园区带动省级园区,省级园区带动乡镇园区的发展格局。经营规模的扩大,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肉鸡产业“铸造”乡村振兴产业链
坐落在榆树市正大路1号的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和食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大型现代化农牧食品产业。
走进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正马力全开,速冻和熟食肉鸡产品有序地被加工生产出来,再经过严格筛选质检后封装打包,由冷藏车直接运输发货。
2023年吉林正大全产业链项目产值达到36亿元,销售额近44亿元,提供工作岗位200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23年年末,榆树市肉鸡发展到6769.26万只。同时,榆树市不断加强肉鸡育种创新,提高肉鸡生产效率。在种鸡引进方面,榆树市正大肉鸡养殖产业园区引进11万套父母代白羽肉种鸡,吉林省兴华牧业有限公司引进2万套祖代AA+白羽肉种鸡,为肉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豆产业“磨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如果问榆树人特产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一定是干豆腐。但在当地大家也都有一个共识:虽然榆树干豆腐好吃,但保存和运输非常困难。
榆树豆制品之所以好吃,除了传统工艺外,关键是要用当地的水,正是因为这一点,榆树豆制品无法走出榆树市。
来到榆树市榆乡豆制品有限公司,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300万元的韩国客商订单的生产任务让他们格外忙碌。那么,他们是如何把难以保存和运输的干豆腐卖到韩国的呢?
“新技术!我们榆乡豆制品有限公司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就近80万元,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从大豆脱壳、数控点卤提升干豆腐品质到充氮包装,就是为了让榆树大豆制品走出去。”榆树市榆乡豆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清双说。
目前榆树市豆制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总产值达4.8亿元。以榆树市榆乡豆制品有限公司、吉林省吉榆豆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豆制品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不断壮大发展的大豆产业成为榆树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以榆树干豆腐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口碑。
白酒产业“酿造”乡村振兴农文旅
品榆树美酒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旅途经过,大家都会带上一份榆树佳酿。
榆树市目前有酒类酿造企业34家、酿酒小作坊36家,其中以榆树钱、华盛、新泉池等企业为主的酒类酿造企业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从业人员500余人,产值3.6亿元。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榆树钱酒业成功申报中华老字号,华盛酒业和正泰酒业成功申报吉林老字号。
在距离榆树市主城区不远处的榆陶公路边,一座占地面积320亩、历经200多年薪火相传、累计投资10亿元的中国北方首家体验式白酒庄园便映入眼帘,这就是榆树钱酒文化庄园。作为榆树市白酒产业的代表,榆树钱酒业起源于1812年(清嘉庆年间)的“聚成发烧锅”,至今已有210年的酿酒历史,历经“七代传承”,是中国北派浓香型白酒典范。
榆树钱酒及酿造技艺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称号。榆树钱品牌价值42亿元。
除了白酒产业本身,酒旅融合也是榆树钱酒业另一大特色。榆树钱酒文化庄园拥有十大“醉美景观”,成为吉林白酒旅游打卡地,2020年获评4A级旅游景区,与一汽、长影并肩成为长春市仅有的3张全国工业旅游名片。通过开展旅游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了解榆树钱的酿造历史,体验传统工艺,感受酿酒文化,推动“酒+旅游”个性化、标准化、实体化运作,书写酒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水稻产业“种出”乡村振兴放心粮
“榆树大米”是松花江与黑土地孕育的精华,是“吉林大米”的重要子品牌之一,被评为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被授予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荣获“全国十大优质食味产区”称号。
目前,榆树市有大米加工企业38家,每年能够生产加工稻谷在60万至65万吨左右。
榆树市坤泰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乾蕴”牌榆树大米一直对产品质量把控严格,2023年秋收后,将大米的欧盟检测标准从2018年的509项增加至601项,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放心的好大米。公司新建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大米生产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障产品质量。公司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水稻繁育田,实现了良种推广全覆盖,平均每亩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公司负责人宋曙光表示,新建生产线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日产精米150吨,年产量可达5万吨,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地域标志认证。除此之外,公司推出了控糖米、黄金米和订制杯装米等一系列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近几年,榆树市坚持推广绿色栽培,通过综合应用飞防航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成功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确保了榆树大米的生产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肉牛产业“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实施“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工程,致力于打造全国“大肉库”和“中国肉牛之都”。榆树市更是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千万头肉牛产业发展工程”“粮改饲”“秸秆变肉工程”示范县。
截至2023年年末,榆树市肉牛发展到41.6万头,有规模养殖场(户)1090个,屠宰加工企业2家。有代表性的五棵树汉夏黄牛交易市场108个交易日交易黄牛4.6万头左右,交易金额9.24亿元左右。
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增加肉牛饲养规模,提高整体肉牛产业技术水平,榆树市启动了高端肉牛良种三产融合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成后除了散养牛舍、青贮窖以及有机肥车间等,还将建有交易展示中心。
投入运营后,园区内肉牛可采用“青储+黄贮”方式消耗秸秆,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做出示范。带动高端肉牛良种植养殖的循环生态高效生产体系,有效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通过肉牛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在榆树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正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一幅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