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吉林梨树:多个视角看丰收 300多万亩玉米正在收割

时间:2024-10-14 15:52 来源: 字体显示: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眼下,那里的秋粮已开始陆续收获。在吉林省梨树县,300多万亩玉米正在收割,近年来,当地持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粮食产量逐年提升。今年,梨树县的收成怎么样?保护性耕作又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总台记者韩子乔: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吉林省梨树县,这里每年能产出40多亿斤粮食,是我国产粮十强县。眼下,吉林省的秋粮开始陆续收割,其中玉米刚刚起步,目前是收获了一成。

从高到低,先从太空俯瞰,您现在看到的是吉林一号卫星从50万米高空拍摄到的梨树县的遥感影像,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造就了我国的大粮仓。今年这里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73万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玉米。

当地打破农户之间土地的界线,以相对集中连片的300公顷土地为1个生产单元,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像这样的生产单元梨树县已经打造了45个,这种新型的农业种植单元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的作用,进行更加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效果如何?此时此刻,在我们所处的田块当中,有3台农机正在进行作业。收割玉米并不只是把玉米棒掰下来那么简单,收获的玉米如何脱皮?田中的秸秆要怎样处理?过去要多台农机下地,但今年这里新打造的农机,一台就能“包圆儿”全部作业。

首先,收割机会对田中的玉米进行精准摘穗,并完成脱皮、装箱操作,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对秸秆进行处理,根据地块的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还田方式,需要还田的秸秆进行粉碎,不需要还田的直接打包带走。这种“包圆儿”式收割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更减轻了农机多次下地对土壤的破坏。

收割之后的田中有很多覆盖的秸秆,这就是当地保护性耕作的核心——秸秆还田。简单说,就是每年秋收之后将部分秸秆留在田中,相当于给黑土地盖上一层被子,这样能够减少风蚀和水蚀的侵害。这里的玉米种植排列也很有讲究,像这条今年种植的位置来年会休耕,而今年休耕的位置来年进行种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让黑土地得以休养生息。通过秸秆还田、交替种植的方式,可以让化肥的使用量降低10%,但产量能够提升8%以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现在我们进入到的是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时间黑土地的剖面,能够明显发现,玉米根须长度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玉米根须达到了将近1米,而没有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根须是在半米。

秸秆留在田中,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土壤会更加疏松,也更有利于作物根系的深扎。同时秸秆腐烂之后会不断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培肥地力。经过连续10年的监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立方米蚯蚓的数量能够达到60~100条,传统种植地块的10倍左右,土壤表层有机质的含量增加了20%以上,这些都是稳产增产的原因所在。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今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了38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秋收,我们在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新变化,农机有变化,种植方式有变化,但是在保护黑土地中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理念始终都没有变。眼下,吉林省的粮食主产区正陆续收获,我们也希望把这份丰收的喜悦分享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