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食用菌释放“新蘑力”
时间:2024-12-22 16:38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红叶之城,山灵菌秀。食用菌产业是蛟河市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蛟河市借此先后获得全国食(药)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如何把“特”字文章做大做优做强?
蛟河市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地理标志引导规模种植;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坚持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今年,蛟河市建成“百万袋”食药用菌专业村15个,100万袋以上黑木耳园区5个,400栋以上灵芝园区3个,500万袋以上黑木耳菌包厂4个;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黑木耳交易量近4万吨,交易额突破30亿元。蛟河市全市种植灵芝310.4万段,实现产值9821万元,已有20个灵芝孢子粉“健字”批号……新技术、新模式,田畴间、加工厂,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食用菌之城蛟河正在释放“新蘑力”。
规模化种植壮大区域经济
蛟河市黄松甸镇森林覆盖率91%,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松甸黑木耳”和“黄松甸灵芝”。该镇也因食用菌种植而闻名。
黄松甸建成了两个示范园区、29个规模园区,全镇12个行政村园区覆盖率达100%。占地面积4500亩的“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被打造成为“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在示范区的带动下,蛟河黑木耳产业逐步由庭院经济向集约化生产格局转变。
另一种食用菌——灵芝的种植规模,今年也在蛟河飞速扩大。
近日,在双山村,前来收购灵芝干品的客商络绎不绝,当天就发走了5辆大卡车。村党支部书记柳宝臣正组织村民外运用过的灵芝菌椴,到处一派忙碌。
千棚灵芝基地以“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开展生产经营。今年,千棚灵芝项目种植80万椴灵芝,收获孢子粉100余吨、干灵芝15万吨,平均拉动入股的每个弱村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规模化种植灵芝的是新站镇。
走进吉林金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厂内,工人正在按照劈段、捆段、装袋等工序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2025年的灵芝种植做准备。
2024年,新站镇灵芝种植基地投入600余万元,新增了200栋大棚,灌装设备一套、改造破壁车间一间,改造升级后生产灵芝破壁孢子粉9万公斤、灵芝干品10.5万公斤。
新站镇灵芝种植基地实施“公司+村党支部”种植模式,引进专业合作社和产业能人,注册成立公司作为灵芝基地经营主体,采取“多元投资建棚、专业托管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公司保底回收”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灵芝产业,为产业强镇提供坚实保障。
一片片轻飘飘的干木耳,一团团如烟似雾的灵芝孢子,汇集成一个富民大产业。
高质量发展从种植走向深加工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新站镇的蛟河市金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工人正在对灵芝孢子粉进行破壁处理。经过80次破壁处理后,灵芝孢子粉装进包装盒,根据订单发往全国各地。
这些小的灵芝孢子粉包装袋一个小蓝帽特别引人注意。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标志,有了它,标志着我们的产品已经进行了保健食品备案,获得了保健食品许可证。灵芝孢子粉将从过去的初级农产品升级为保健食品,可以进商场、上超市,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进行销售。这前后的变化不仅仅是产业链的延长,精细加工意味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销路更广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志勇说。
去年5月份,“健字号”保健食品许可证申领下来后到目前,该公司销售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就达到2万余公斤,产值增长了两倍。
记者看到,这里有十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公司打造现代化、标准化无菌生产流程,企业实现蜕变升级。
与金芝楼一样,蛟河市已有5家企业的破壁灵芝孢子粉获得了“健字”批号20个。灵芝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食用菌的深加工之路越走越宽。
在黄松甸食药用菌文化展览馆内一个展柜内,一个个50毫升的小瓶子,内装无色液体。
“这是黑木耳小分子肽口服液,是一种木耳深加工产品。”工作人员介绍。
为加快培育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蛟河一直在探索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在文化展览馆内,还展示着木耳酱、灵芝孢子油等产品。
如今,蛟河灵芝产品深加工取得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吉林北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松甸镇瑞芝园灵芝专业合作社、北野菌业、众合菌业、花园菌业等深加工企业。其中一些更是集食(药)用菌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技术咨询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并且常年为国内大型灵芝企业、药厂、保健品厂、科研单位提供各种药用菌原料。
政府搭台产业向“新”而行
从缤纷大棚到葱茏大地,从工厂车间到食用菌大市场,灵芝木耳质地优良,菌农往来不绝,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在蛟河大地次第展开。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背后,是蛟河市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积极行动。
今年,《蛟河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年)》重磅推出,进一步细化了三年发展目标和任务,成立了10个工作推进组,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由蛟河市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黑龙江东宁、山东莱西、湖北十堰等地学习食用菌市场营销和产业发展经验并推介项目;组织万珩食品等食用菌加工企业到广州参加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推介食用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东方农业国际投资集团、浙江原禾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到蛟河考察食用菌深加工和食用菌产品销售平台建设项目,引进延链补链项目;130多个食用菌种植大户接受食用菌“三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培训;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揽子政策擂响了食用菌产业的“进菌鼓”。
通过政府搭台引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和产业上下游创新主体集聚融合,蛟河市食用菌产业从“单兵突进”向“产业集群”发展,释放出强劲动能。
发力打造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蛟河市食用菌如何再突围?答案在创新。将创新贯穿到食用菌产业的每一个发展环节,通过全产业链创新,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跃迁,展现出食用菌一二三产业完美融合的强大“韧实力”。
日前,来自域外的近200名游客来到黄松甸镇,参与“乡村干部喊您来‘村游’”活动,品尝锅包肉最佳伴侣灵芝包子、玉木耳酥饼、捞汁玉木耳、炸木耳、炸蘑菇、灵芝茶饮、蘑菇肉串等10余种特色食用菌美食,沉浸式体验打卡。
“以前,我们都知道黄松甸镇的食用菌很有名,现在到实地体会更深切,没想到木耳灵芝还有这么多吃法。”家住吉林市独立路的王晓娟说。
在“乡村干部喊您来‘村游’”系列活动中,仅黄松甸镇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线下成交额10万余元,建立线上联系、达成销售意向100人次。
立足资源优势,蛟河市努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因势利导,“蛟有礼”区域公共品牌线上线下运营正式启动,将全品类特色产品纳入到“蛟有礼”品牌之下,推出特色产品伴手礼,全方位参加域内外展会,吹响了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集结号。
联农带农蹚出好“钱”景
“以前从制种、栽培到销售,都要亲力亲为,技术跟不上,产量比不过。现在只要安心管理栽培,投入的时间精力减少了,收入还增加了。”黄松甸镇双山村村民郭宏丽切身感受到分工协作带来的变化。
过往,发展食用菌产业,购置原辅料、菌种培育、菌包制作、栽培、采摘、烘干、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菌农一肩挑,其间稍有闪失便前功尽弃。
“当下,我们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菌包厂‘集中制菌棒、集中服务、分散出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形成‘两头统、中间分’的专业化、标准化分工合作机制。”双山村党支部书记柳宝臣说,在菌包加工厂订购了菌包后,菌农只需按照标准安心种植就行。
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社会化分工菌包供应新模式在蛟河落地开花。
“与菌农自制菌包相比,用加工厂选育的优质菌包能节约30%成本,产量还能再提高10%~15%。”柳宝臣说。蛟河市依托李玉院士科研团队和创新优势,构建“科技+龙头企业+菌农”的产业协作模式,农户风险小,心不慌。
将灵芝种植纳入保险,制定菌种生产2.0标准和3.0标准,保证食用菌产业发展用地,制定有针对性的“一企一策” 帮扶方案,用足用好扶持龙头企业政策和金融贷款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食用菌流通业,拓展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户融入市场化……蛟河市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食用菌产业遍地开花,全链条、新业态加速发展,食用菌产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