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种养循环串起绿色农业“生态链”

时间:2025-02-17 10:00 来源: 字体显示:

塔吊铁臂高空挥舞,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有序作业……两个月前,位于吉林乾安经济开发区的吉源众乐(吉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养循环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如今,建设现场进入休工期,土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进入“沉睡”。但它在等待,等待春天再度焕发生机。

“玉米深加工一期项目将于6月30日前竣工,7月末开始量产,因为那时玉米已成熟。目前,建设投入8000多万元,其余四个板块将于2025年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公司项目部经理苗春江说。据介绍,该项目为农业产业种植养殖循环,分为五个板块,即玉米深加工、屠宰、养殖、有机肥厂、饲料加工,总投资28亿元。该公司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种养循环生产体系,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废弃物实现零排放,开启了绿色农业的“生态红利”时代。

种养循环,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方式。“我们整个产业链,都是内部循环,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粪肥还田——屠宰——冷链。”苗春江说。作为一家专业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提供高品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种植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严格把控土壤、水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在销售方面,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机结合,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采取合作社模式,村民入社统一种植并签订订单。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机械等春耕农资,入社村民负责耕种和日常田间管理,成熟后回收糯玉米,订单式市场销售。例如,有的玉米制成了塑封鲜食玉米,有的加工成玉米粒,有的加工成玉米浆等玉米产品。”说起种植模式,苗春江滔滔不绝,“糯玉米深加工二期项目,依旧采用一期模式进行耕种、回收、销售,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良,进一步深化种植和产量销售。”养殖业难免产生各类污染,吉源众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余字乡建设养殖场,主要用于养羊。打造‘养殖——羊粪有机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数字化种养循环体系,将养羊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重新还田,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全循环。”苗春江说。据介绍,养殖场预计养殖羊100万只,年产有机肥60万吨左右,生物菌肥40万吨。

机制创新,种养循环样板呼之欲出。2025年,这片土地柏油路干净整洁,入社土地连片种植,糯玉米随风摇曳,有机肥料厂内机械轰鸣……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态和谐的喜人景象。“我们在乾安县‘安家落户’,不仅因为这里是世界上的黄金玉米带,还因为乾安糯玉米是乾安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在乾安实施种养循环项目,致力于打造‘乾安模式’,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样板。”苗春江谈起项目未来规划,信心十足,“我们是一家源于创新与科技的公司,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和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未来的道路上,吉源众乐将不断拓展产品线,致力于平衡科技与传统,将尖端技术与完美品质相融合,为消费者打造独具匠心的产品。”对企业来说,商机转瞬即逝,项目建设分秒必争。为减轻企业负担,吉林乾安经济开发区围绕前期用地统筹、规范审批关联事项、简化重点环节手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方面是乾安县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前期办理手续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另一方面是项目用地,为企业节约成本。”苗春江说。营商环境的打造虽离不开“马上就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关键还在于政策的完善改进、机制的进一步提升、流程的梳理再造。吉林乾安经济开发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决心,创新审批模式,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度”,不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破立之间为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

一望无际的厂区里,皑皑白雪覆盖着土地。这片曾受天气影响大、产能低、灌溉难的土地,如今在一群“新农人”的管理下,通过探索“种养循环”之路,即将变身成一片“良田”,“乾”途光明。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