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药香”浓——靖宇荣膺全国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时间:2025-04-21 13:52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近日,在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组织的全国 2025 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评审中,靖宇县脱颖而出,榜上有名。这一荣誉的背后,是靖宇县多年来深耕道地中药材产业,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靖宇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7%,冷凉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短、光照适中的气候,搭配偏酸性的土壤,宛如为长白山道地中药材量身定制的生长摇篮。历史上,靖宇县便是长白山野生道地中药材的主要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靖宇县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规划引领发挥着关键作用,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1995年之前,靖宇县就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依托资源优势编制了《靖宇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中药材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全县发展人参、西洋参、北五味子、平贝母、天麻、返魂草、龙胆草等长白山道地中药材30多个品种,中药材产业规模达到5.2万亩,占全县确权耕地面积的12.8%,全县人参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农村人均中药材产业收入达到6000多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人员有1.2万人以上,中药材龙头企业每年带动就业人员在4000人以上,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 “金钥匙”。
龙头企业的带动,则为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4户,市级龙头企业18户。多数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中药材栽培基地,企业每年生产中药材鲜品8000多吨,加工人参、北五味子、平贝母等中药饮片5000吨以上。靖宇县中药材龙头企业每年生产加工人参、中药材加工产品多达20多个种类、100余种产品,并且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地域品牌产品,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年实现加工产值10亿多元。
政策载体的推进,让靖宇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如虎添翼。2003年,靖宇县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县,2010年,“靖宇林下参”“靖宇西洋参”“靖宇平贝母”三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证书。2020年,成功申报“吉林省道地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长白山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以上相关政策,先后争取国家和省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
科技赋能更是为靖宇县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农业、科技、特产等部门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通过集中办班、分散指导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近几年举办大型中药材产业科技培训班10多期,分散技术指导10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0人次以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掌握两到三项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同时,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科学院等2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建立了广泛联系,进行密切合作,申报实施中药材产业科技项目80多个,投入科技牵导资金2800多万元,取得12项省级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推广奖16项。
此外,靖宇县中药材产业的集散效应也十分突出。长白山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多种中药材交易综合性市场,每年人参中药材交易量突破 2万吨,交易额超 20 亿元。北五味子、平贝母、林蛙油等道地中药材品种的交易量,更是占到全国销售总量的 70% 以上,靖宇市场的标准和价格成为全国各主要中药材市场相关品种交易的重要参考,靖宇县已然成重要的道地中药材集散地。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从政策扶持到科技支撑,靖宇县在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步履坚定,此次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是对其过往努力的肯定,也为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靖宇县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将继续散发浓郁 “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