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从德惠家庭农场看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5-04-22 15:03 来源: 字体显示:

近年来,家庭农场在德惠大地上蓬勃兴起,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这些家庭农场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突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托管式服务 让农业生产持续增效

位于万宝镇赵家村的曹三家庭农场,多年来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为零散农户全方位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农场、农户双增收。

记者看到,农场仓库里整齐摆放着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农资。近几年,曹三家庭农场为村民提供全程托管式服务,通过统一采购优质种子、化肥,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农场负责人曹桂荣告诉记者:“今年已经签订合同的土地面积近4000公顷,主要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耕种防收全套服务。”

土地来托管,服务全包揽。曹三家庭农场负责托管户从种、管到收全流程生产经营环节,为其提供 “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提高效率。不仅如此,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便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曹桂荣定期外出学习新技术、试验新品种,集中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及智能装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连日来,同太乡吉祥村曲大志家庭农场积极购进种子化肥,及时检修农机,为春耕生产做充分准备。在曲大志家庭农场,负责人曲大志正带领工人检修、调试春耕农机具。工人娴熟地为“冬眠”数月的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更换破损零部件。

今年,曲大志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30多公顷。曲大志告诉记者,为了让玉米产量再上新台阶,让农户丰产增收,今年农场购置新品玉米种子,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同时,农场还将今年土壤检测数据上报给化肥厂家,厂家依据土壤情况定制专用肥料,为土地提供充足的养料,助力粮食丰收。目前,种子、化肥陆续入库,农机具已大部分检修完毕,确保春耕生产前完成所有备耕工作。

多样化种植 促进家庭农场多元发展

在经营模式和内容上,家庭农场不断推陈出新。一些家庭农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环节,而是大胆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借助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销售路径,实现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还有部分家庭农场,充分发挥自身种植绿色、健康果蔬产品的优势,积极开展采摘体验等项目,不仅丰富了农场的经营业态,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布海镇侯家村立雪家庭农场从事香瓜种植已近20年。凭借科学精细的管理模式,农场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下,农场精心栽种的香瓜已陆续步入坐果期,预计5月中旬即可成熟上市,抢“鲜”占领市场。

走进立雪家庭农场的大棚,满目皆是盎然春色。一排排香瓜苗茁壮翠绿,整齐排列,生机勃发。农场负责人姜喆介绍,去年香瓜产量与效益双达标。今年的头茬香瓜苗在3月14日进行移栽,经过精准控温、适当通风等一系列精心管理流程,长势喜人。按照生长态势预估,5月份香瓜就能采摘上市。

目前,该农场有4栋日光大棚,品种为“八里香”。成立至今,农场始终秉持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从移栽定植、病虫害防治,再到水肥管理,各环节均严格遵循原生态、无公害的管理模式。选用黄豆与农家肥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为香瓜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加之精心管护,香瓜口感清甜、品相上佳,收获了众多客户。此外,农场还依据近两年的市场规律,巧妙计算时间差进行育苗、移栽,让4栋大棚的香瓜分早、中、晚三批次错峰上市,既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规模化发展 打造农业综合服务体

位于郭家镇历家村的徐雷家庭农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种植优质辣椒,经过4年多的发展,棚膜辣椒种植规模达到30栋,日销售辣椒近万斤,年收益近50万元。负责人徐雷说:“我种植的辣椒品种‘818’,属于长剑类型,在山东寿光特别受欢迎。到寿光之后中转到江浙地区及福建。”

徐雷家庭农场坚持采用农家肥作为底肥,生物菌类肥料作辅助,确保辣椒养分充足,品质更优、口感更好、产量更高。品种统一了,产量逐步提高,对销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场去年建立蔬菜代购点,自己销售的同时也帮助其他种植户销售。火热的购销潜移默化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村民蔡世梅就在此务工,据她介绍,不仅本村村民,不少周边乡镇的农民也来到历家村务工,辣椒采摘销售特别忙碌的时期,每天早上5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一年算下来,从辣椒育苗、移栽、田间管护,再到采摘、打包、销售,每个人都能赚到2万元,大家十分高兴。

朱城子镇沿河村的程雪家庭农场是一家集品种实验、生产销售、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体,占地面积25公顷。现有大棚35栋,智能连体温室4栋、包装车间2座、冷藏室2座,每年可产各类花卉1000万支,通过能人发挥作用,在原本毫无特色的农业村,带动了全村20余户群众发展棚膜产业,修建各种大棚200余栋,使本地棚膜经济飞速发展。在扩大生产规模上,农户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定期分红,并且可以在基地工作,又可以增加收入。目前,花卉产品主要供应长春、吉林、哈尔滨及周边县市市场。

受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限制,家庭农场吸引人才难度大。程雪家庭农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设农场人才实训平台,对现有员工做好花卉种植、管理、保存等各项技术培训,促进员工能力提升。联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棚膜产业专项研究和指导,每年举办农艺培训班4次,累计培训乡土人才215人。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行动,打破唯学历、唯身份等壁垒,在本地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青年农民工等群体中挖掘引进12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吸纳本地劳动力46人、聘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人,邀请省科技厅技术人员2名,为农场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