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豆”志昂扬 为“大豆振兴”贡献“吉林方案”
时间:2022-11-02 10:31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吉林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探索,使大豆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秋收时节,该省多个产粮县实现大豆丰收。在吉林市永吉县双河镇桦皮河村,60余亩地的大豆迎来开镰收获,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作业。
吉林省地处我国优质大豆生长带,种植面积最高时曾超过1000万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受国民饮食结构改变、大豆与玉米等作物利润差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在大豆消耗大幅增长的同时,大豆种植面积却有所下滑。在国家层面,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2019年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明确要求“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
新形势下,破解大豆扩产难成为最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今年吉林多地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农民种植意愿提升,实现了大面积高产预期目标,其背后的举措值得珍视。
“真金白银” 稳粮增豆,农民“豆”志昂扬。政策惠农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在扩产大豆种植上同样发挥了应有的效力。政策引导增强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今年吉林省共向各市县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464.5万亩。“产豆大县”敦化市今年大豆种植面积98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还多。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公主岭,种植一亩大豆可得补贴500元,以公主岭市范家屯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2000亩的总面积生产者得到补贴100万元,收益上去了,大大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意愿。
科技促进精耕细作,米豆共生一季双收更划算。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吉林省专家团队,围绕大豆高产难题,持续攻关,不断探索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针对播种密度、施肥、灌水、防虫防病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技术集成创新,解决了超高产大豆田花荚脱落率高、易倒伏、易早衰等难题。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豆品种增产潜力,保花荚、抗倒伏、增粒重,增产效果显著。今年德惠市试验基地的大豆产量,核定亩产300.2公斤,再次实现了大面积高产的预期目标。公主岭市推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实现“同一块地大豆、玉米共生,一季双收”。同时,充分发挥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改善土壤条件,达到节本增产、农户增收的多重效果。
大豆科研厚积薄发,为“大豆振兴”贡献“吉林方案”。近年来,吉林省科研人员进行了大豆高产品种筛选、群体构建、需肥规律及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研究,并将品种优化、群体构建、养分调控等技术与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集成,制定并发布吉林省中、东部高产栽培地方标准,通过中、东部标准实施,实现增产10%以上。2020年,吉林省大豆品种连续突破东北及全国高产纪录,特色品种实现蛋白质含量东北最高,全国首个绿色小粒大豆实现丰产增收,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与振兴奏响吉林强音。
吉林大豆扩产见效,对“大豆振兴计划”具有特殊意义。“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期盼与嘱托,吉林省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政策+技术”破解大豆扩产难,为“大豆振兴”乃至粮食安全写下浓重一笔。顺势而为,继续攀登新高度,吉林将为中国大豆产业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