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四平红嘴集团总公司:踏平坎坷成大道
发布时间: 2014-06-21 05:03:00 来源:

  我们红嘴集团原来就是四平市郊外一个普通的生产小队,从1971年起我就当这个生产队长,现在已经38年了。1979年起步办工业,1984年成立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1994年组建红嘴集团。2006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2008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一定冲击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1%和45%;红嘴钢铁、金士百啤酒、新天龙酒业的纳税额都超过了1亿元。集团位列2008年度“中国最大500家企业”第455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49名,“中国纳税500强”第436名,均居我省上榜企业前五位。

  30年来,我们从小小的铁匠炉、翻砂厂干起,一路汗水,一路泪水,走到了今天。可以说,这30多年,我们是年年有难事,年年难过年年过;但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最终都是岁岁庆丰收,岁岁有成岁岁成。探究我们克难制胜、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基本经验,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条:

  第一,充分看到“难”,攻坚克难,打破发展“紧箍咒”。

  我们红嘴崛起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际,成长于计划与市场的夹缝之间,壮大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之中。乡镇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市场经济的产物,既得不到国家计划内的各种优惠,也没有市场经济中理所当然的保护,如同山上的野鸡自己找食吃。这就命中注定了我们的发展必然要面临重重难关、道道紧箍:从极“左”时期的步步封杀,到计划体制的层层关卡;从门户之见的歧视排挤,到保守势力的攻击谩骂;从宏观经济的严控严禁,到微观市场的竞争倾轧,还有“89”、“97”以及目前一次次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化,我们都是首当其冲。但无论怎么难,我们都走了过来。

  1978年,面对极“左”时期的封杀,我们翻砂厂的小烘炉刚竖起来,有的公社干部就扬言,卢志民又走资本主义歪歪道了,非把它扒掉不可。听到这个消息,我义愤填膺,召集社员大会,宣布:谁敢扒咱的炉子,咱就跟他拼了!就是凭着这股冲劲,翻砂炉保住了,当年获利七万二,淘到了第一桶金,也迈出了兴办工业的第一步。

  1985年,面对计划体制的层层关卡,上啤酒厂需要盖38个公章,我们跑了两个多月,只是在铁西区盖了7个章,在市环保局盖了1个章,就再也拱不动了。一气之下,我撕了审批表,宣布项目破土动工。这个当年不让上的啤酒厂,现在产能已达80万吨,全国排第三,累计纳税已达10亿元。

  2008年,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有多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瘫痪。但我们的红钢却安然无恙。在钢铁市场红火时,红钢没有像一般钢铁企业那样坐门待客,而是未雨绸缪,陆续在广州、深圳、上海、天津、宁波、哈尔滨等大城市建立了十几个销售分公司,作为我们的“根据地”。他们常年居守一方,与当地各行各业尤其是金融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这些“根据地”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前段时间,在钢价大幅跳水时,我们向各“根据地”发出指令,他们各显神通,在规定时间内筹集了很大一笔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善于“抢”先机,抓住机遇,推动发展上台阶。

  多年的打拼使我感到,没有超前的思维,就没有超前的行动;没有超常的胆略,就没有超常的发展。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摆脱贫困的生存本能促使我们必须敢为人先,抢抓机遇,没钱也要干大事,再难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凭这股敢抢的劲头,30年来,我们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属于我们的机会,使工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主要是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机遇,凭借先入优势,开始大办工业,抢先办起了砖厂、砖机制造厂,轧钢厂、轧钢机制造厂,啤酒厂等,初步完成了原始积累。二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改革、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抢先扩大钢铁和啤酒的规模,抢占了行业优势,开始由大办工业向办大工业转移,发展后劲越来越足。1995年,我们又抢得国内啤酒企业合资潮的头筹,与英国巴斯合资,率先学习掌握了世界强国强企的管理经验,为后来金士百实行纯生化管理,并成为国内第二大纯生啤酒企业打下了基础。三是进入新世纪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后,我们又紧紧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强农惠农等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低成本扩张、新建、扩建,超速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年以来的8年中,我们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以每年超过60%的增幅推进,现已达到58亿元,占集团总产值47%;纳税额超过3亿元,占集团纳税总额的60%。

  由于我们抢先抓住了这些大的机遇,率先取得了发展优势,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开始迈向现代化。在红嘴,农村——实现了由贫穷落后的破旧村落向文明开放的城市化社区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种植业向现代加工业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实现了由以农为业的劳动者向以工为主的当代产业工人、现代企业管理者和城市市民的历史性转变。红嘴小屯成为四平的工业重镇、乡村都市、农民乐园。集团犹如一艘航母,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尽力争取“快”,务实高效,掌握发展主动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多少年来,无论是常规建设,还是危机时刻,我们都能做到反应快,决策快,行动快,见效快,“快”字指导下的高增长、高效率、零库存已成为我们争取主动、提高效益、规避风险的“法宝”。

  高增长——经济增幅持续快速。30年来,我们基本上是10年左右就实现一个大跨越。总产值从1978年的微乎其微到1991年突破1亿元,年均增幅44%;从1992年到1997年突破10亿元,年均增幅45%;从1998年到2008年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61%。快速增长为更好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高效率——项目建设速战速决。我们红嘴所有的项目建设都必须在一年内完成。2004年是我国宏观调控最为严厉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红嘴有史以来投资最大、项目最多、风险最高的一年,但这一年总投资近10亿元的6个大项目,都实现了立项、开工、投产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再次创造了红嘴速度。红钢首台450立方米高炉,常规需要两年,而实际只用了八个半月时间。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常规需要16个月,我们不到12个月就建成投产。原梨树天龙的3万吨酒精项目用时3年,而被我们收购后的新天龙二期扩建,从3万吨扩大到15万吨,只用7个多月时间;2006年三期扩大到30万吨规模仅用了251天,创造了行业史上的“神话”。就连2007年6月上马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40万头生猪屠宰线,也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零库存——原料产品快进快出。原材料零库存,是我们红钢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没有停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红钢从2005年开始,就实行原材料零库存的物流管理方法,“现吃现进,能供上嘴就行”。在这次危机中,钢铁行业不少企业大量限产、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大量储存原材料造成的。按照通常惯例,中国钢铁企业的原材料库存至少在3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半年。库存越大占用资金越多,危机来临,钢铁价格瞬间暴跌,高价原材料一时难以消化,资本大幅缩水,致使这些企业陷入困境。而我们红钢做到了两头零库存,使原材料、产成品价格随行就市,高来高走,低进低出,不压货,更不压钱,自然不受损失。危机爆发以来一直保持生产平稳运行、产品销售顺畅的状态,全年产值突破了60亿元。

  第四,全面实现“好”,依靠科学,提升发展新境界。

  一是把产品质量作为我们的立命之本。建材是我们集团的支柱产业,涉及百年大计;食品是我们集团的品牌形象,关乎芸芸众生。集团的所有产品都是我们的立命之本、利润之源。无数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越大,影响越大;牌子越亮,影响越广,而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也最坏,损失也最惨。所以,无论短缺时代还是买方市场,我们都始终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强化管理,严格管控,确保万无一失。现在虽然市场低迷,但红钢的优质螺纹钢仍然是“抢手货”。2008年,金士百纯生啤酒被全国品牌质量委员会评选为“全国啤酒行业十大知名品牌”,新天龙优级食用酒精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宏宝莱冷饮仍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消费人群。

  二是把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我们的立业之道。多年来,我们集团领导班子稳定不变,战斗力、凝聚力始终不减,成为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坚强堡垒。同时,我们努力锻造一支有强大向心力、强劲创造力和强势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红钢已连续多年设大奖激发员工的创新力,月月奖,年年奖,已经奖出轿车800多台,最高的个人获奖80万元。近两年我们集团盖了15栋、近千套经济适用房,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岗位忠诚度。

  三是把企业形象作为我们的立世之基。旗帜就是形象,形象蕴含力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这些年,我们从上到下,都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以持续增长的规模、效益和贡献,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强大企业形象;诚实守信,科学管理,靠过硬的质量、品牌和信誉,树立起安全可靠的一流企业形象;尽力创造就业岗位,全力落实节能减排,关注公益事业,靠博爱、奉献与和谐,树立起承担社会责任的现代企业形象。2008年集团新增就业1100人。几年来,我们累计用于环保投入的资金达1.5亿元,所有企业都有环境保护措施,并实现了由治理排放向循环利用的根本性转变,年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

  以上仅仅是我们努力实践并有所成效的几个方面。实际上,30年来,使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是特色理论的指引,二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三是新闻舆论的宣传,这是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最成功的经验。

  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到底有多深,谁都无法预料。但面对挑战,我坚信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信中央集体的领导魄力,坚信地方党委政府的强大合力,更重要的是坚信我们自己的能力和耐力。我们早已习惯了在困境中突破,在逆境中崛起。所以,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只要还有一丝一毫持续发展的可能和机会,我们就绝不放弃。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局势,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走多快走多快,能赶一程是一程,能进一步是一步,尽最大努力,争最好结果,为2010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纳税10亿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卢志民)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