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工作动态

从“产业萌芽”到“集群发力” ——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观察之五

  • 时间:2025-03-28 07:08
  • 来源:

这个雪季,吉林冰雪装备惊艳登场。

雪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以雷霆之势呼啸而过;碳纤维滑雪板又轻又韧,助力选手挑战极限;轻量化3D打印定制头盔,为安全保驾护航;功能性定制滑雪鞋垫,贴合双脚提升体验;滑雪模拟器力反馈逼真,带来沉浸式训练;自发热滑雪袜,足下不畏寒凉侵袭……

从赛场到雪场,从专卖店到滑雪培训机构,一系列“吉林制造”的高科技冰雪新装备迅速“出圈”,为持续沸腾的吉林冰雪再添一把旺火。

这把旺火,令人惊叹。

就在几年前,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今却展示出“起步即冲刺”的气势与实力。

这把旺火,令人振奋。

传承千年的冰雪智慧与前沿创新科技在这个雪季相互交融、激荡,推动吉林向着冰雪装备制造大省的目标大步迈进。

何以如此?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冰雪+制造,动能何以叠加?——“科技+”,打造“破冰之刃”

吉林是冰雪资源大省,也是装备制造大省。两者“1+1”,是否能大于2,叠加出冰雪装备制造大省?

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我省印发的《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冰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对于一个起步仅数年的产业来说,这不算一个小数目。更关键的是,它的构成不仅要“量”,还注重“质”。

唯有科技创新赋能,让传统工业与冰雪资源碰撞出火花,方能占据产业创新高地,产出高附加值的冰雪装备产品。

一汽研发总院试制所内,一辆红黄配色的雪车诞生,宣告我国雪车装备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被打破。

雪车,是冬季竞技体育项目中的“速度担当”,科技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在研发试制过程中,中国一汽攻克了碳纤维壳体、底盘、制动、转向等系统和整车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仅用169天便实现了从立项到交付,造就了国产雪车“零”的突破。

雪蜡车,是为滑雪运动员提供雪板打蜡的特种技术车辆。过去,雪蜡车制造领域在我国一直是个空白。

辽源市自主研发的雪蜡车,曾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亮相,为延庆赛区的雪上项目服务。辽源市利用我省冰雪装备研发优势,仅仅不到一年,就完成了雪蜡车攻关和制造。

吉林冰雪装备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服务于赛场,也正在惠及广大的冰雪运动爱好者。

吉林省天火科技公司全新开发的雪地车、无人驾驶全地形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吉林省金仑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国产滑雪模拟器,销往北京、哈尔滨等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滑雪体验服务;吉林市雪龙体育运动科技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短式冰雪滑橇,填补了初级冰雪运动器材的空白……

“吉林作为东北地区一员,未来还可通过地区协作,进一步扩大冰雪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优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高芸认为,东北地区可通过技术协作,整合企业、院所,共同推进冰雪装备的技术研发;推动各省冰雪装备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形成互补的产业链条;共建“东北冰雪装备”区域品牌,吸引全球采购。

集群发展,何以乘势而起?——“资源+”,牵引产业链条

谁占据产业链上游,谁就拥有牢固的“基石”地位,甚至能影响相关企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这一规则,在冰雪装备产业同样成立。它所依托的制造业和化工业两大“上游”资源,吉林兼而有之。

吉林市腾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切割高分子材料。过去5年,该企业一直在为国际顶级滑雪板品牌提供材料,用于滑雪板的上下板面和防撞边条制作。这曾经是国外企业垄断的领域,最终被该企业近十年的研发测试所突破。

既然采购商大多是国际品牌,为何不在海运发达的沿海城市建厂,却要选择吉林市?

“我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是吉林化工的产品。在吉林市落地,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负责人吴必达说。

广东商人曹国清来到辽源市,投资建设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看重的也是“吉林制造”的金字招牌和强大的原材料优势。

“2024年1月份企业成立,当年7月就开始投产,主要研发生产滑雪靴等滑雪装备。”曹国清表示,企业一期规划产能30万双滑雪靴,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底开启,规划年产滑雪板10万片。未来还将择机启动三期工程,规划年产10万套滑雪固定器。

老牌国企吉林化纤,已开始加快碳纤维向冰雪装备产业链延伸。2024—2025雪季,由吉林化纤生产的“希飞”牌碳纤维滑雪板在北大湖滑雪场亮相。

“‘希飞’是吉林化纤集团的注册商标,旗下拥有众多碳纤维终端制品,滑雪板就是其中之一。”吉林化纤集团工程师路阳介绍,碳纤维雪板的重量比普通滑雪板轻30%,强度是普通雪板的3—5倍,能够耐受住更大的冲击力和重压。

“吉林省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具有基础性优势!”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主任辛本禄表示,我省装备制造业基础牢固,产业工人素质高,近年来更是通过强化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这都为冰雪装备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产业体系,何以“吉”速向新?——“战略+”,建设产业园区

推动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最优解”。

我省《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动冰雪“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引进先进冰雪装备项目,完善吉林省冰雪装备产业链条;通过“一对一”精准辅导,培育冰雪装备专精特新企业;谋划组建索道、缆车、压雪机等大型冰雪装备维修公司,为雪场、冰场提供市场化服务。

当前,我省将在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一主三辅”区域格局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

何谓“一主”?是以吉林市为中心,充分利用雪场等资源条件,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场地装备、个人冰雪装备与后市场服务,争取2025年底,园区满足企业入驻要求,冰雪装备项目陆续落地;

何为“三辅”?就是以长春、辽源、延边为支撑,充分发挥在科技研发、纺织服装等优势,推进冰雪智慧装备、冰雪服饰等聚集发展。此外,还将加快培育冰雪场地装备与个人冰雪装备,研制冰雪辅助训练系统,提升后市场服务保障力度。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我省将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智能化冰雪装备产品,统筹规划全省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培育冰雪装备产业体系,构建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链,打造国际化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集散中心。

谋划与机遇之下,吉林实现千亿级冰雪装备产业集群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吉林市正在规划占地10万平方米的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已经吸引了一批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签约落户。下一步,吉林市将立足打造新兴冰雪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全国唯一省级冰雪试验区,高效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布局冰雪装备产业,为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助力。”吉林市委书记胡斌表示。(赵广欣 华泰来)

责任编辑:刘佳芳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