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深化接诉即办改革记事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破解民生堵点难点,白山市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出台实施接诉即办向“四诉四办”延伸拓展专项提升方案,让每一次诉求都有回应、每一个难题都有着落。截至目前,解决群众诉求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0.95万件,12345热线电话接通率提升0.81个百分点,话务满意率、工单按时签收率、按时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转得准+办得实 热线服务更规范
12345热线是群众联系政府的“连心线”,白山市从“流程、用语、记录”三端发力,让这条线更顺、更暖、更准。统一受话流程标准,电话接听更高效。实行“2秒响铃接听”机制,150秒内完成工单整理并精准派单;早晚高峰时段增配话务人员,不让群众“多等一秒、多打一次”,确保热线“打得通、接得快、转得准、办得实”。统一服务用语标准,贴心又温暖。对标省级受话环节规范要求,强化业务培训,话务人员全程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让每一次通话都带着温度。统一诉求记录标准,工单内容更准确。严格遵循省级工单录入规范,精准分析诉求类型、抓取关键信息、记录核心需求,确保工单语句通顺、表述清晰,为后续高效办理打下坚实基础。
白山市相关部门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反映下水井塌陷问题。
省时间+少跑腿 群众办事更高效
群众办事怕“等、绕、繁”,白山市用“三增强”打通服务堵点,帮群众“省时间、少跑腿”。增强知识库使用,咨询答复更高效。动态更新平台知识库,及时补充“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南、旅游服务信息、医保社保、冬季供暖、清雪等咨询热点内容,破解信息滞后问题。依托“询诉帮办”机制,快速答复群众咨询,大幅缩短等待时间。增强协调沟通能力,工单派单更精准。遇到新政策、新领域或个性化诉求,受话端第一时间移交工单组承接,对职责不明事项,建立“事前沟通、容后派单、行业指导”机制,有效降低退单率,让工单“一次派准、快速办理”。增强政务服务效能,减轻基层负担。梳理各级承办单位提供的“不合理诉求清单”,对清单内诉求依法依规不予受理,并耐心向群众解释说明。既避免部门重复跑腿,也让基层有更多精力办好“该办的事”。
办就办好+办出质量 办理结果更满意
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金标准”,白山市用“三提升”严把办理质量关,绝不敷衍每一份诉求。提升工单办结审核能力,关口更严格。对未达省级办结规范、答复不标准、敷衍塞责的工单,第一时间退回承办单位并跟踪督办,整改情况全程跟进,确保“办就办好、办出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执行能力,整改更深入。在全省创新开展“群众多次投诉问题+不满意工单”回头看专项行动,督促各级单位对反复反映的问题、不满意的工单逐一复盘分析。累计梳理3240件工单形成专项清单,靶向解决办理漏洞,让“老问题”不再“反复提”。提升工单研判能力,不满意件更较真。以全量回访为基础,对诉求人不满意的工单分类研判,因部门履职不到位、办理慢导致不满的,限期重新办理;因诉求人主观不满但结果合法合规的,承办单位申诉后直接办结。既保障群众权益,也坚守法治底线。
群众反映山水名家小区楼前绿化带边石倒塌维修前后。
“烦心事”变“放心事” 让民生更有保障
民生难题不是“一家事”,白山市构建“统筹+决策+监督”三维体系,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统筹协调解难题。依托各级接诉即办管理机构,通过电话协调、现场督办、会议协商等方式化解疑难诉求。今年以来,已成功解决了社区井盖破损、主干道路坑洼、架空电线无人管护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让“烦心事”变成“放心事”。数据支撑助决策。秉持“未诉先办”理念,定期梳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向白山市政府报送专项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数据支撑,从源头预防矛盾。媒体监督晒实效。主动为白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民生线索,每周固定播出《市民热线回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公开诉求办理情况,激活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效能,让民生工作在“阳光下”推进。
更对味+更贴心 主动服务“接地气”
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服务”,白山市聚焦城市发展和民生核心需求,让服务“更对味、更贴心”。聚焦高铁时代提升服务。系统总结五年以来的旅游诉求数据,深入分析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城市管理六大领域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多措并举推动旅游服务提质,让更多游客爱上白山、留在白山。聚焦物业难题优化服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问题,梳理2024年以来12345热线受理的物业诉求,从数量变化、类型分布、季节规律、突出问题等维度深入分析,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为物业领域服务优化提供支撑,让“家门口的服务”更舒心。聚焦“生命线”强化保障。围绕“水电气热”等民生关键领域,与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部门建立“7×24小时”对接联动机制,实现热线电话“一键转接、直达办理”,答复口径统一规范,还能提供询诉帮办、同诉统办服务,推动该领域工单量同比降低50%以上,让民生保障“不打烊、不断档”。(金泽文 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