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抚松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振兴

2024-03-25来源:

近年来,抚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特色富县,围绕“参、药、菌、果、菜、牧、蛙、蜂、渔、旅”下功夫,在“土特产”答卷上取得高分、成绩优异。

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富民产业。通过制定出台《抚松县高质量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开展“七八九十”行动,着力打造70个特色产业村、8个特色产业强镇,创建9个产业园,形成10个产业集群。

几年来,抚松对重点打造的17个“一村一品”特色村实施产业类项目16个、投资2163.84万元。万良镇朝阳村建成灵芝种植大棚300多个,成为远近闻名的“长白山灵芝村”。露水河东胜村打造“长白山草莓村”,脱贫户人均增收5000元。东岗镇沿江村、万良镇荒沟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强镇强乡,万良镇以人参为主的系列产品达200多种,产值50亿元,带动1.6万人从业增收,获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荣誉称号。“长白山黑木耳之乡”沿江乡通过种木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抚松人参产业“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进入新纪元,案例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抚松县(蜂蜜)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90万元,与吉大生命健康研究院联建“蜂蜜科创实验室”。成功创建省级(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李亚东团队合作打造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示范基地,为6个乡镇5320户种植户增收注入强劲动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顺利,争取资金35万元。

打造10个产业集群,人参、矿泉水、旅游度假、蓝莓、椴树蜜、林下经济、有机中草药材、食用菌、特色食品与畜牧相辅相成。2022年,抚松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加强品牌建设,占领发展高地。抚松县举行“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论证发布会,邀请张伯礼院士和孙晓波所长参加。在2023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32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额119.7亿元。该县还启动“长白山人参”系列主题论坛,举办了第37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在第10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第20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会议上,抚松组织域内企业参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了“中国人参之乡”知名度和“抚松人参”品牌影响力。

抚松县编制《抚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体规划(2022—2026年)》,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该县新建人参种质资源圃30亩、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培育人参新品种1个,“抚松人参”新品种“延丰1号”通过了省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

优化电商布局,提高物流水平。抚松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已实现镇、村物流快递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畅通了乡村电商发展血脉。通过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抚松已建设运营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1个县级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3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物流快递网点的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从县物流配送中心到乡镇实现即日达,到村网点、消费者最长48小时内完成。他们成功争取省商务厅2023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加快县镇(乡)村商业体系建设,打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

文化赋能乡村,加快联动发展。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制定《抚松县松花江旅游规划》,抚松以水陆串联开发为模式,以沿江乡宝石屯为起点,白龙湾为中转,抚松新城白家渔村为呼应,联动域内头道、二道两脉松花江水系的9个乡镇14个村屯162公里水路,计划投资18.95亿元,推进松花江文旅经济带建设。

总投资1.22亿元的千年渔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在抚松镇新安村建成的渤海文化旅游区再现了1300多年前的繁华。突出人参文化主题,开发旅游产品线路,在举办“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仪式活动的同时,常年推出“北山公园老把头缅怀之旅”“万良—北岗”人参寻源之旅等人参旅游线路,丰富了人参旅游的内容和内涵。依托李学忠烈士墓、抗联桥及森林原始抗联路开展红色研学游,东岗镇大碱场村精品民宿项目一期目前正在建设中。抚松县被评为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南天门贵本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3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王博凡)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