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4-09-29来源:

近年来,通化市全面落实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在全省率先出台《2024年通化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重点任务方案》,聚焦进一步优化政务、法治、市场、要素、信用和开放6个环境,制定了48项重点任务,并细化成79条优化举措,扎实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事事落实。2023年度通化市被评定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持续优化服务周到、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省率先推进22个一件事实质运行,其中,国家重点事项12个,省特色6个,本级特色4个,改革后“一件事”平均比法定时限压缩71.9%,申请材料压缩44.8%,跑动次数压缩81.48%。二是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政务+金融”改革,将不动产、医保、社保等51项高频业务延伸至13个银行网点,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多点可办、就近能办。三是提升网上办理服务能力。扩大数字政务门牌应用,已覆盖11个乡镇(街道)、51个村(社区),在更大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从“窗口”到“家门口”的延伸。“全程网办率”提升至66.76%,较上年增长12.76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组织开展行政裁量权基准梳理归纳工作,目前全市21个执法部门共采用行政裁量权共186项1034条。二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行政执法“四张清单”1011项,编制“首违不罚”清单213项,启用信用承诺书、行政建议书,全面落实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制度。三是深化行政检查执法智能备案改革。全面实施“事前报备、现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行政检查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监管对象的无效扰动,目前,核验率98.73%,结果填报率98.87%。

持续优化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推进“证照一码通”改革。全面梳理全市改革事项清单,涉及19个部门83项改革事项,“证照一码通”系统共享信息认领率100%。二是深化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化改革。实行检前备案、现场亮证、检后评价,实现行政检查全过程留痕、全过程可追溯。今年以来,执法报备5172次,核验率80.86%,结果填报率96.03%。三是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建立健全评标专家常态化管理、问题线索移送行管部门等机制,远程异地评标范围拓展至7省17市,有效避免熟人效应,促进评标公平公正。今年以来,完成进场交易410项,成交金额24.55亿,节约资金0.57亿。

持续优化多元供给、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 

一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应急周转基金累计支持2930户企业转续贷260.99亿元,减轻企业财务成本7.49亿元。信用保证基金累计为134户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贷款29859万元,平均担保费率0.80%。“吉企银通”通化平台累计为1388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总额68.62亿元。二是强化人才就业服务能力。联合省内61所高校、61家重点企业建立通化市政校企对接平台,在省内20所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发放通化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手册3000余本;启动2024“春风行动”,1251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需求5285人,入场求职1.9万人次,推动城镇新增就业3788人。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筛选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情况,形成存量土地数据库,正在编制批而未供土地招商图册,整体推进存量土地消化处置,促进招商引资企业项目落地。

持续优化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 

一是开展经营主体失信问题专项治理。通过横向部门沟通、纵向县区督导方式,对全市14家多次被行政处罚的失信企业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已整改完成13家;持续开展信用信息修复“暖企”专项行动,今年已帮助失信主体修复45条失信信息。二是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新增粮食企业领域执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目前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共42个。三是强化信用宣传。联合通化师范学院开展“普及征信知识 共建诚信社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答题等方式环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用记录对个人立身立业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诚实守信和风险防范意识。

持续优化合作共赢、包容外向的开放环境 

一是提升通关便利化。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预约通关、担保放行、“先放后检”等便利化通关模式,实行5+2、7×24“预约通关、随报随检、快检快放”等服务措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二是压缩出口企业退税时间。一、二类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