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5-04-09来源: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从农肥积累到种子、化肥的选购,从技术培训到农机检修,不论是涉农部门还是村民都忙得热火朝天。然而在通榆县,不少村民依托“土地托管”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

“去年,我把土地托管给了当地的合作社,一公顷地增产4000多斤,按1公斤1.8元算,一公顷地就多收入3600元,我自己根本种不出这个产量。”通榆县良井子畜牧场职工温志刚正在为牛添料,他说,自己不太会种地,养牛倒是可以。

“土地托管出去,空出时间照顾好我这40多头牛,一年的收入也很可观。”温志刚家里有11公顷土地。往年一到春耕,他就忙得不可开交,从购买农资、翻耕土地到播种育苗,每一个环节都得亲力亲为,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常常因缺乏专业技术和大型设备,导致成本高、产量低。

近年来,通榆县积极创新生产方式,通过“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积极推广实施耕、种、管、收、售为一体的土地全程托管、环节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管理带动更多小农户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温志刚与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将自家土地交由合作社打理。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会长王建福表示,小农户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且不会操作高科技农具,土地托管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以良井子畜牧场为例,原本一公顷地收5500公斤左右粮食,托管后达1万余公斤,可多收入8000元。通榆县良井子畜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宏说,村民经托管尝到甜头,托管土地后还能打工或搞养殖赚钱,土地收益不减反增。

截至目前,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组织6个乡镇场的1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署3.5万亩土地托管协议。并完成测土配肥等全程服务与指导,安装智慧农业监测设备,促进融合,夯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基础。(王春胜)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