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5-04-21来源:

今年以来,汪清县聚焦肉牛产业,精准发力,通过实施三项有力举措,全力推动肉牛产业蓬勃发展,引领其一路“犇”向繁荣。

年初谋篇布局,厚植产业优势

自今年年初起,汪清县便深入开展延边黄牛品种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企业,详细了解延边黄牛的品种特性、分布情况等。基于详实的调研结果,汪清县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布局。精心打造出以3个延边黄牛保护区核心区为主、6个延边黄牛保护区缓冲区为辅的肉牛产业带。与此同时,建立起延边黄牛品种资源档案,对每一头牛的血统、生长状况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在政策扶持上,整合现有政策措施,自年初开始,便重点向黄牛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养殖企业倾斜,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为进一步厚植产业优势,后续应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可用于支持畜牧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府债券等,重点支持肉牛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改造。例如,对进行养殖设施智能化升级,实现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的养殖场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同时,对于在核心区内建设现代化养殖园区的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壮大产业集群。

持续防疫繁改,提高繁殖效率

一直以来,汪清县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防疫与品种改良工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持续强化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拉网式动物消毒防疫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疫病隐患的角落。在品种繁改体系建设上,稳步推进,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力求为肉牛产业的安全稳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繁改站(点)5处,配备繁改员17人,动物疫病防疫人员156人,防疫及繁改工作覆盖率达100%,为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应持续完善防疫与繁改体系。在防疫方面,加大对动物疫病防疫人员的培训投入,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疫病诊断、防控技术水平。同时,引入先进的疫病监测设备,如智能化疫病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做到疫病早发现、早处置。在繁改工作上,鼓励和支持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建设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对建设肉牛核心育种场的企业给予200万元补助,对建设种公牛站的企业补助100万元,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此外,支持延边黄牛养殖企业使用胚胎移植技术,每枚胚胎给予500元补助,加快优良品种扩繁。

一季度金融助力,增强抗险能力

在今年第一季度,汪清县积极作为,主动联系协调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共同推行金融产品和保险业务,成功打造出“政、银、保、担、企”联动的“五方兴牧”模式。通过送金融进村入户、领办、帮办等多种形式,与有融资需求的肉牛养殖场开展对接服务。仅在一季度,全县承保肉牛6361头,总保费305万元;发放各类涉牛贷款828笔、6887万元,极大地提升了养殖场的运营能力与抗风险水平,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活力。

后续金融助力政策可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元化的涉牛金融产品,如针对肉牛养殖周期特点,推出长期低息贷款产品,降低养殖场还款压力。同时,拓宽抵押物范围,除了现有的养殖圈舍、肉牛活体抵押外,探索将肉牛预期收益权纳入抵押范畴,为养殖场提供更多融资途径。另一方面,完善保险补贴机制,适当提高保险补贴比例,降低养殖场保费支出。例如,将每头牛的最高保额从目前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养殖场承担的保费份额,增强养殖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汪清县肉牛产业正以蓬勃之姿不断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各项政策建议的逐步落实,汪清县肉牛产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