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述评
长白山的第一缕晨曦穿透云海,金色光芒洒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松花江如一条银色丝带蜿蜒千里,串联起两岸的沃野良田与林立厂房。
活力吉林,欣欣向荣。
今年春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吉林大地,把春的希望播撒到白山松水,让春的脉动激荡在吉林人民心中。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吉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且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国。
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动能的加速培育,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到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自然馈赠的土地,正以统筹兼顾的智慧为笔、协同发力的魄力为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卷轴上,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吉林篇章。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殷殷嘱托,指明方向。
当前,吉林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结合“十五五”规划的谋划,统筹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更新,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关键、产业升级为方向,促进新产业竞相成长,让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为牢固、动能充分释放。
作为我省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的生产场景生动诠释着“硬核实力”的内涵。从焊装车间机械臂迸发的璀璨火花,到总装线上毫米级的精密操作,每一道工序都流淌着智能制造的基因。
松花江畔,吉林石化厂区内一片“钢铁森林”巍然屹立。这是“新中国化学工业长子”矢志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企业转型的标志。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投产后,将强力推动“减油增化”,形成全新的竞争优势和产品结构。
一辆蓝色列车疾驰而过,车身上的氢分子符号分外醒目。这是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近年来,该企业持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提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一汽、吉林石化、中车长客的“华丽转身”,正是吉林扎实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传统制造迈向先进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清洁能源,从低附加值迈向高附加值……一个个产业迈向转型升级,壮大了产业优势,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转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夏日,查干湖。
远望,万顷碧波似翡翠铺陈,水鸟于湖空翩跹;近观,湖面波光碎成金箔,芦苇荡绿浪翻涌。
圣水湖畔,名不虚传。
作为我省西部难得的大湖湿地,查干湖持续实施工程性、生物性和管理性措施,推进大湖湿地可持续发展。
同样名扬天下的,还有吉林的粉雪、静风、暖阳。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白山松水间涌动的绿色动能。
近年来,全省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屡创新高。
到长春动植物公园喂喂“雪饼猴”、在北大湖滑雪场里肆意驰骋、遨游长白山和天池碰面、闪现延吉当一天朝鲜族“公主”、自驾G331遇“古树咖啡”歇脚……吉林旅游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攀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从“一座城”到“一个圈”——放眼东北亚经济版图,这一关键落子,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也不是单一的产业升级,而是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系统工程。
三四月间,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在长春、吉林、辽源、四平四座城市调研,每一步都踩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思路的关键节点上。
以更大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好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力、更有辐射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将为东北振兴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新的吉林方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饱含关切,更凝聚起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强大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除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定了425项改革任务,确定了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等9个重点专项。
以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例。
作为吉林的优势特产,人参,已强势“出圈”。
就以2024年11月下旬为例,吉参一路南下,赢得满堂彩——
11月20日,吉林长白山野山参推介会暨吉林省野山参体验中心馆在杭州揭幕;
11月23日,吉林·长白山人参主题展馆在南宁第二届世界林木业大会上精彩亮相;
11月28日,在广州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长白山人参更成为抢眼亮点;
11月29日,吉粤省际合作名特优新农产品湾区推介会在广州召开,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围绕发展壮大人参等产业作了发言,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作吉林人参品牌建设国际化营销主题演讲……
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等多种人参名优产品,线下线上,得到全国各地的围观和赞誉。
而与改革相辅相成的,还有开放。
改革促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开放也是改革。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沿边近海区位独特。
这也促成了“全国约八成的帝王蟹来自吉林”!
不靠海的吉林,不声不响地成了“海鲜大省”,这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的珲春市。
珲春周边分布着众多天然不冻港,毗邻的俄罗斯海产品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对俄“滨海2号”运输走廊建设,“堪察加—扎鲁比诺—珲春”航线的开通使帝王蟹及其他产品的运输变得稳定、省时、低价。
每天一大早,一辆辆满载俄罗斯帝王蟹的货车经珲春口岸鱼贯而入。这些鲜活的帝王蟹在珲春集散后借助公路、铁路和航空物流抵达全国各地。
仅今年前4个月,珲春进口帝王蟹就达3694吨,货值7.38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764.1亿元,同比增长5.1%,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RCEP国家成为吉林外贸进出口主要市场。
对外开放,为我省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为持续推进开放,我省以多种措施加强区域合作对接,深化吉浙、长津对口合作,积极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对接,强化东北三省一区战略合作。
同时,更加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巩固进口、扩大出口,深耕德国、俄罗斯市场,拓展日韩、东盟市场,在稳外贸、稳外资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排头兵,让中国碗装更多“吉林粮”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到吉林,每次必讲农业,为吉林“三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
粮食是国家命脉,农业是第一车间。
在这个火热的7月,镇赉南岗子村小冰麦示范区内已率先收割。收割机穿梭田间,金色麦秆卷入机器,饱满麦粒倾泻而出,种植户们笑逐颜开。
作为吉林省特有的地方性品种,小冰麦在镇赉县有着深厚的种植根基。自1999年从省农科院引进33号小冰麦品种以来,经过20余年的本土化培育与探索,这一品种已在这片土地中深深扎根。
作为小冰麦的主要种植地,播种在初春三月余冰未消里的麦种,在盛夏七月赤日炎炎的天气里收割了。这曲独特的“冰与火”之歌,奏响了吉林新一年丰收的序曲。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量产能、良种良法、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努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4年,吉林粮食总量稳居全国第四、再创历史新高,在粮食主产省中的粮食单产领先地位更加巩固。
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措施是否有效,数据见分晓。
2024年,我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新达产项目314个,新增产值365亿元;肉牛屠宰量实现翻番,由全国第十一位跃升至第五位;梅花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吉林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2024年,我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新建宜居农房18393户。
风拂沃野,松水扬帆。未来,吉林将继续以山水为脉、创新为翼,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步履铿锵,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在白山松水间续写更辉煌的篇章。(赵广欣 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