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察之三

2025-09-03来源:

当尼泊尔供应商苏士在展会现场接过江苏客商递来的黄铜工艺品订单,当日本学生中川杏梨为地道吉菜竖起赞赏的大拇指,当吉林人参成为东北亚地区参展商争相问询的“香饽饽”……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跨越国界的握手中、共话未来的交谈中圆满落幕。

若要探寻吉林与东北亚各国之间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追溯双方双向互动的合作脉络,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无疑是最温暖、最坚实的“纽带”。从创办至今历经20载春秋,这场盛会用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场景,勾勒出中国吉林与东北亚地区携手同行的生动轨迹。

20年来,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始终坚守初心,为东北亚地区搭建起一个集经贸洽谈、文化交流、信息互通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

也正是在这20年里,借助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地区“地缘相近、文缘相通”的天然优势,在商品的流通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在文明的交融中,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动能,为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持续注入蓬勃的新活力。

激活:区域贸易展现新活力

吉林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俄罗斯、朝鲜接壤,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我国通往东北亚的重要门户。

本次博览会紧扣“国际性、前沿性、实效性、体验性、多元性”定位,吸引4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嘉宾参会。

博览会首日,尼泊尔供应商苏士的黄铜工艺品就收获江苏客商订单,还与韩国客商达成合作意向;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代表更是现场“招商”,直言“中国连续20年是当地首要贸易伙伴,2024年对中贸易额占比超60%”……

这些亮眼的贸易合作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推动区域经贸往来中的实效价值,更印证了区域合作中“经贸为桥、人文为魂”的深层逻辑。而本届博览会正是深刻把握了这一核心,在聚焦经贸合作的同时,将人文交流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本届博览会创新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设立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人参·梅花鹿专区、吉菜文化体验区等特色人文展区,进一步增进民间文化交往、深化多元文化交流、推动区域人文融合。

“吉林省人参资源丰富,若能将人参引入日本康养市场,用于老年人健康调理,或许能开辟新的合作空间,我非常期待推动这一领域的交往。”日本横滨市福祉事业经营者会事务次长福山满子表示,此行她收获满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超90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近15%,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正是这一数据背后的“催化剂”——它让“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爆品带产业”,推动吉林与东北亚的消费合作从“单点交易”走向“产业链协同”,真正激活了区域贸易的内生动力。

对话:共识转化为行动力

思想对话与经贸合作无缝衔接。

本届博览会有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及大型跨国公司高管,6100家国际组织、国内外商协会及采购商代表,11个国家和地区的副部级以上外国官方代表及驻华使节莅临,为区域政策沟通搭建高层对话平台。

据悉,本届东北亚博览会共举办了34场多层级交流活动,覆盖政策沟通、产业对接、智库交流等领域,推动合作从“共识”走向“实效”。

其中,第四届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尤为引人注目。约160位来自东北亚五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代表汇聚长春,围绕经贸与文旅合作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各国代表纷纷强调了东北亚地方合作的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在交流中凝聚合作共识,为地方层面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同样成果丰硕。这一在中、蒙、韩、俄共同参与的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下的重要国际会议,深入探讨了多样化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引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前沿议题,为深化新时代大图们区域合作注入了全新动力。

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商界代表吉林行等活动也顺利开展。活动中,吉林省贸促会与泰国中华总商会、印尼中华总商会等5家商协会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各方后续在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些高层论坛与圆桌会议上,东北亚各国代表积极交流,不仅在宏观层面就加强区域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更在具体领域明确了合作方向与行动举措。从政策沟通到项目对接,从产业协同到人文交流,共识正一步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为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交流:厚植区域协同新根基

商品为桥,文化传情。

“国风雅集”上,笛箫与琴弦奏响“高山流水”,让中外客商沉醉于中国古典音乐的雅致;“西游奇遇东北亚”巡游中,《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与观众互动合影,用趣味形式传递传统文化;集章打卡活动里,游客攥着“集章宝典”穿梭展馆,将展会记忆转化为专属收藏——这些文化场景,是东北亚博览会“文化连接”的生动注脚。

“松辽剪纸、非遗撕纸、松花石砚、查干湖鱼皮画……吉林惊艳到我了!”在礼遇吉林展区,来自贵州的吴先生感慨于吉林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前对吉林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地理课本上,知道它是东北的重要省份。但这次来到东北亚博览会,亲身接触到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他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这些文化瑰宝让我看到了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一定要找时间去吉林的各个地方走走。”

文化连接的核心,在于“互鉴与共鸣”。

当俄罗斯游客在长白山体验吉菜文化,当韩国客商带着人参制品返程——这些细微的文化互动,都在编织一张“情感网络”,让经贸合作有了“信任基础”。

印度尼西亚中华总商会副总主席陈新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不仅能成为一场经贸合作的“洽谈会”,更能成为一个长期友谊的“播种机”和未来创新的“孵化器”。

透过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不难发现,吉林与东北亚的“软联通”,早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在每一次文化互动、每一场思想交流、每一笔贸易洽谈中。随着“软联通”的不断深化,吉林与东北亚的合作必将突破更多壁垒、开辟更广空间,在区域协同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更为精彩的图景。(刘姗姗 刘重奇)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