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全国文明村镇二百四十二个,星罗棋布,点缀在大美的白山松水间——

2025-09-12来源:

街道整洁,花香四溢,乡风文明,村民和谐。如今,漫步在吉林各地乡村,面貌与前些年大不相同,美丽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让很多城市游客惊叹不已。“诗和远方”有了具象化场景。变化的背后,有可喜的数字来佐证:截至目前,我省有全国文明村镇242个,星罗棋布,点缀在白山松水间。文明乡村的“蝶变”,是如何发生的,各村都有哪些高招?

辛屯村的文明密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辛屯村的文明密码,藏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体系里。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移风易俗工作小组,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后执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监督落实,“道德银行”积分制让村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为了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辛屯村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把“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话语”,推动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党员干部对联系户“传帮带”。

理论宣讲让村民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环境整治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让村庄更加整洁美丽;爱心帮扶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普法教育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文艺表演则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欢乐氛围。辛屯村村民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素养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正能量也日益凝聚。

环境整治同样不含糊——柴草垛集中安置、污水沟改造成文化广场、道路硬化加路灯亮化,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曾经的“环境短板”变成如今的“文明亮点”。“以前院外堆满柴草,风一吹全是灰;现在比着收拾院子,谁家门口干净还能兑积分!”村民王红影在房前屋后种上鲜花树木,又精心打理小菜园。对她而言,积分兑换的远不只是实用物品,更是精神价值和社会认同:“现在村里组织的活动多了,大家也更愿意走出来。邻里之间一起干活、一起评比,常走动,心自然就更近了,感觉身心都舒畅了。”

头台村告别“脏乱差”:从“灰头土脸”到“诗意栖居”

舒兰市法特镇头台村的蜕变,始于对“脏乱差”的彻底告别。过去杂物乱堆的村道,如今栽下3.5万株乔木、20万株灌木,3000米文化墙绘满孝善故事,207个分类垃圾桶与12处垃圾收集点实现保洁全覆盖,村庄从“灰头土脸”变成“诗意栖居”。“以前,下雨出门踩泥坑,现在路灯照得像白天!”站在村里柏油路上,68岁的村民郭云生指着路边的绿树,语气里满是骄傲。

头台村的环境之变,连着产业兴旺。鼓起的“钱袋子”,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坚实底气。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下, 头台村探索出“春植花卉、夏养白鹅”的循环经济模式,让土地“四季不闲”。俊驰养殖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村书记张凤杰带头推广“鹅十条”政策,科学养殖让白鹅产业年增收70多万元;花卉大棚里,10万多株鲜花远销外地市场,成为村民增收的“香饽饽”。此外,苗木种植、光伏发电等多元产业齐头并进,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5.24万元,65户脱贫户稳步增收。

头台村用“道德银行”激活村民热情——志愿服务、环境清洁等文明行为均可兑换积分,每月测评、超市兑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树起榜样,“村村响”广播传播家风家训,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渐渐淡出村民生活,乡风民风愈发淳朴。昔日“老旧村落”变身“全国文明村镇”,村民口袋鼓了、笑容多了,连邻里间的拌嘴都少了。

立新村:移风易俗有“三招”

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从移风易俗入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公共设施要爱护,言谈举止讲文明;红白喜事节俭办,陈规陋习要拒绝……”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里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动态更新工作,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保护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网格+移风易俗”等模式开展入户“渗透式”宣传,利用大喇叭、微信群广泛传播,村民自觉遵守、互相监督,形成良好文明习惯。

组建红白理事会。曾经的立新村,“人情攀比”让村民犯愁,不少家庭因此背上债务。如今,村里选出威望高、人缘好、沟通能力强的老同志组建红白理事会,商讨制定红白喜事公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得到村民一致响应,减轻了村民经济压力,增进了村民感情。“以前办场婚事,光彩礼、酒席就得花十几万元,俺们普通人家得攒好几年。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规矩定得明明白白,省心又省钱!”村民李大哥说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忍不住点赞。

积分兑换调动村民积极性。简单方便的兑换机制,让村民主动收拾庭院、维护环境,村里涌现出一批“环境标兵”。“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在环境整治这件事上,咱们也要发挥作用!”她们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是村里公认的环境整治“功臣”。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理解并支持环境整治工作,立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越来越舒心。(马贺 于悦 韩玉红)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