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述评
沈白高铁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划破长白山麓晨雾,G331吉林段的沥青路面沿着界江舒展延伸,9月28日,吉林大地上两条交通动脉同步跃动,东北交通开启新纪元。
这一天,既是吉林交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吉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时期,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攻坚突破、积厚成势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拼搏实干,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吉林全面振兴呈现强基固本、聚势蓄能、提质焕新的良好态势。
质效双升
吉林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十四五”时期,我省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主题,以实干破局、以创新赋能,推动全省经济在“量”的跨越中积蓄势能,在“质”的跃升中彰显底气——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4361.22亿元,较2020年增加1861.72亿元;
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2.4∶34.7∶52.9调整为2024年的11.1∶31.9∶57.0,第三产业比重提升4.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18元,较2020年增长21.6%;
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诠释了粮食“优等生”的担当;
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深入实施,2024年全省生产整车150.7万辆;
中车长客生产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驰骋全国;
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产能规模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141颗“吉林一号”组网卫星长守苍穹;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500万千瓦;
一汽弗迪、奥迪一汽PPE、国家电投大安项目、沈白高铁、G331吉林段、长春轨道交通6号线等多个标杆性项目顺利完成;
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全面施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加速推进,延吉机场迁建启动,长春轨道交通、长春都市圈环线等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
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88亿人次,冰雪与避暑两翼齐飞,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RCEP区域合作,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均衡;
……
当“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号角即将吹响,回望白山松水间的五年征程,一幅以“五大安全”为坚实底色、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以民生福祉为温暖底色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东北大地徐徐铺展。
创新破局
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新优势
10月29日,吉林化纤年产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项目二期开车投产,标志着吉林化纤在人造丝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将引领全球人造丝纤维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领域不断刷新的“吉林强度”,背后是“创新”二字的持续赋能。
吉林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基因重塑,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随着创新的引擎持续轰鸣——
“十四五”期间,吉林在东北地区率先获批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上升8位;
2024年,有效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107户,较2020年增长64.6%;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5095户,较2020年增长545.8%;
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
新建长白山、三江、吉光三个省实验室;
建设科学家工作室33家,院士工作站总数达16家;
“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数量不断突破,发布全球首张高清年度一张图,将太空视野转化为农业监测、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动能,让航天技术从“上天”走向“落地”;
……
“十四五”期间,吉林科技创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不仅筑牢了振兴根基,更让科创“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崛起
串珠成链打造核心驱动力
日前,位于大安市的全国纬度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光热项目基建工程全面完成,核心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正有序推进。
踏入现场,只见19667面“追光镜”安装就位。万镜追日,场面好不震撼。
“要细化完善检验操作流程,避免因误操作造成损失。”为确保投运万无一失,国网白城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健组织专业人员对该项目100兆瓦汽轮机组调试电源进行投运验收。
项目人员按照验收组人员的指导做好完善整改,为项目整体投运验收一次性通过打好设备基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标志性的大项目将在年底投运,为吉林“十四五”收官再添薪火。
新能源,这一吉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点睛之笔,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较2020年提升近1600万千瓦,赶超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同样在“十四五”取得崭新突破的还有吉林文旅。
2024—2025雪季,北大湖滑雪场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北大湖、松花湖等5大滑雪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已是“雪友”圈的新风尚。
然而吉林绝非只有冰雪,四季、全域已是吉林旅游标签。
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即“顶流”,长春航空展期间北国春城倾情服务,长白山、查干湖、长春动植物公园、延大网红墙等老牌“劲旅”发挥稳定……
再看传统产业,也在转型中焕发新生。
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我国首家产销突破该数字的乘用车企。
而在不断优化的产业浪潮中,包括一汽-大众在内,我省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逆势突围:红旗、解放等品牌产销量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占比也尤为可观。
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转型,吉林石化高端聚乙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医疗器械、高端包装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建成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化学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四大板块产业格局。
粮安筑底
现代农业夯实国家饭碗根基
丰收季,吉林大地斑斓,美不胜收。
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里,种粮大户王大哥正通过手机查看土壤墒情。“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和深松整地技术,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从2.8%升到3.2%。”他抓起一把黑土,脸上满是笑容。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吉林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用五年坚守与创新,为“中国饭碗”筑牢坚实的“金色基底”。
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8780.7万亩,总产量853.2亿斤,全国第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单产连续3年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黑土地保护条例》的出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法治保障,3800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让黑土地焕发新生,使昔日盐碱地变身稳产高产的新粮仓。
与此同时,特色农业实现量级突破——
肉牛产业屠宰量从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5位;
吉林农业大学成功培育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延边牛,为濒危畜种保护与高效繁育提供创新样本;
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梅花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吉字号”特色农产品从“养在深闺”到“香飘全国”。
而“现代化”一词,也是“十四五”时期吉林农业的关键词之一。
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技术广泛应用,促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70%。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吉林传统农业正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产业转型。
纵深推进
内外通道拓展合作空间
“免签入境半小时,退税到账十分钟!”俄罗斯游客尼古拉举着手机里的到账提示,刚在珲春现代百货户外运动城选完运动服,又转身拿起货架上的人参礼盒,话语里满是兴奋:“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开车过来只要5小时,下次要带家人来玩。”
今年9月,免签的“便捷门”与退税的“暖心礼”在吉林叠加,这对政策“组合拳”下,跨境出行与消费的便利度持续提升。
凌晨4点,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捕捞船将鲜活的帝王蟹收入活水舱。此时,扎鲁比诺港内的冷链车已接入与深海同温的循环水系统。当冷链车驶过中俄国境线的界碑,珲春口岸的海关查验系统已自动弹出“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的优先标识——三个时空点位的接力,让一只帝王蟹从捕捞到入境的时间被压缩至14小时。
2024年,珲春进口帝王蟹约150万只,货值约33.1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换句话说,国内每5只帝王蟹,就有4只来自吉林。
走出去,请进来,“十四五”期间,地处东北亚核心位置的吉林,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跨境电商“1210”保税出口业务贸易额突破1亿元。沈白高铁、G331等基础设施织密交通网络,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全面构建“一小时通行圈”……吉林,正以开放姿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764.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677.03亿元,同比增长8.0%,进口1087.06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生暖色
发展成果绘就幸福新图景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五年来,吉林用一件件实事温暖千家万户。
这几天延边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心情不错,他通过“96885吉人在线”平台收到了延吉某食品企业的精准岗位推送,从线上沟通到入职仅用了3天。
就业是民生之本。
五年来,吉林靶向发力促就业:提出“十大行动”、30条具体措施,出实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印发《吉林省促就业增量政策举措》,推出20条具体措施,涵盖优化体制机制、扩大城镇新增就业等五大方面打造“15分钟就业圈”,零工市场与社区窗口联动破解“找活难”。政策托底、数字赋能,让就业之路更通畅,为振兴注入民生底气。
物质水平有保障,精神需求也要跟得上。
晨光漫过轨道两侧的梧桐枝丫,墨绿色的“氢春号”氢能列车缓缓驶来。
琉璃金勾勒的巴洛克式车窗映着蓝天,复古铜色车门推开时,带着淡淡草木香的微风裹着留声机里的爵士乐漫出来。
文艺电影中的唯美场景,在长春的深秋照进现实。
文化惠民,吉林“十四五”动作频频——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焕新开街;
中俄美术作品展等多个特色展览人气火爆;
《人世间》《父辈的荣耀》等8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推进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一汽汽车博物馆等场馆建设;
……
除此之外,“十四五”时期,我省公共服务实现提质发展——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建设;
截至2024年底,全省现有各类体育场地46144个,总面积5974.36万平方米,平均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9.91个;
2024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7716元、5796元,分别较2020年提高17.66%、32.58%;
美丽中国吉林样板蓄势聚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
白山松水,五年耕耘硕果丰;振兴路上,接续奋斗启新程。“十五五”大幕将启,吉林,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笃定前行,力争在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续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赵广欣 杨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