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走笔
校园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我省教育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把安全责任落实落细,筑牢广大师生身边的安全防线,始终是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省安委办、省应急厅、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白山松水安全行”采访团走进延边州和通化市,实地探访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的实践与成效。
教育“浸”心 演练“强”能
安全教育,贵在常态化,重在见实效。近年来,我省各地学校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
在延吉市延河小学,教学楼前绘制的斑马线两旁,一、二年级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模仿着过马路的情景,认真听从老师的指挥,学习安全通行、识别交通信号灯等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延河小学校长谭红梅说,学校将安全知识融入家校课程与低年级主题教学,通过设置“红绿灯斑马线体育区”“模拟报警体验区”等七大体验区,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学会自我保护。
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几十幅绘制精美的手抄报整齐地张贴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其内容涵盖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阅读。
校长贾玲表示,本学期开展的“白山松水安全行进校园”主题活动,将原本在课堂言传身教的安全教育模式,生动地转化为学生画笔下五彩的线条。让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对安全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学生不仅是校园安全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为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提议消除安全隐患,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还设立“校园小助理”机制,每学期培训学生巡查校园,并反馈安全隐患。目前已收集安全提案14份,其中6份被学校采纳并整改。在参与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与安全素养大幅提升,也成为校园安全的“小小宣传员”。
责任入“网” 安全到“格”
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厘清责任、健全制度。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园安全的部署要求,聚力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安全责任全员化、安全管理制度化、问题隐患可视化、隐患整改闭环化、风险提示经常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培训专业化“七化”标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延边州教育局学校安全处处长于福利说,今年全州先后召开4次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阶段性目标,指导各校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夯实校园安全基础。在责任落实方面,州里联合公安部门全面推行“校领导+值班老师+保安员+家长+警察”多方协同护学模式,上下学时段严格落实“三见”措施,并在重点路段完善交通标志、实施管制,增强巡逻频次,全面保障师生安全。
从“制度”和“责任”入手,延吉市东山小学通过修订《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让校长、教师、后勤等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都“写清楚、列明白”。每日入退校保证由值周领导、安全教师负责早晚管理。班主任建立日志,将与家长沟通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涵盖学生出勤、心理状态、异常行为等关键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安全问题;各任课教师则结合学科特点,适时讲解相关安全知识。
“学校始终将师生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从责任落实到立体防控,从思想教育到隐患排查,构建全链条安全体系,扎实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建设,给学生们一个平安、安心的成长环境。”校长薛永刚说。
协同聚力 共筑防线
“请注意,现在出现紧急情况,请大家按照既定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随着校园广播发出紧急指令,通化市第二十中学内,一场模拟应急演练正在紧张进行。护学岗教师迅速到位,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通过安全出口,撤离到操场集合点。属地公安、急救等部门也迅速响应,抵达现场协同处置。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展现出了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成效。
“通过演练,我学会了危险时如何保持冷静、迅速避险。我会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也会提醒同学。”学生王梦思瑶说,每学期,学校不仅组织应急疏散演练,还邀请法制副校长、消防员、交警、医护人员进校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实操培训,帮助师生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法。
“安全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和题中应有之义。”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持续聚焦‘基本能力、基础建设、基层延伸’三大维度全域发力,实施一批‘治本’措施,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力护航校园平安和学生健康成长。”(郑玉鑫)
